植入“小紐扣”,打造“安全港”——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成功開展4例手臂港植入術
1月2日,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成功開展“醫護聯合在超聲引導+ECG定位下植入手臂輸液港技術”,為4例患者完成輸液港植入,這一新技術的開展,為腫瘤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和便利。
上臂輸液港的介紹
經上臂靜脈植入式輸液港(后稱上臂輸液港)是一種可植入皮下、長期留在體內的閉合靜脈輸液系統,由港座和導管兩部分組成。
上臂輸液港體積較小,可由PICC?谱o士和醫生協作完成,先由PICC?谱o士按照PICC置管流程置入導管,確定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再由醫生制作囊袋放置港座,經上臂靜脈輸液港的港座一般置于上臂尺側。
手臂輸液港優勢
1. 維護便捷:每28天沖封管一次即可,方便安全,避免頻繁維護的弊端,有效降低維護成本;
2. 隱私性好:囊袋切口一般在手臂內側,更加隱蔽美觀,更好的保護患者隱私,提高患者的自信;
3. 感染風險低:港座完全埋植于手臂皮下,因體表沒有外露導管,避免了導管脫出和誤拔的風險;
4. 患者洗浴不受限制,日常生活、工作正常,同時還方便女性穿戴胸衣,避免斜挎包、安全帶摩擦所致疼痛,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5. 使用期限長:可長期使用最少19年(理論上可終身使用),港體可反復穿刺2000次以上;
6. 相容性強:幾乎可相容于化學治療刺激性、高滲、營養等所有注射劑;
7. 保護靜脈:減少穿刺次數,避免多次靜脈輸液時穿刺痛苦和刺激性藥物外滲及對血管造成的損傷。
手臂港適宜人群
1. 留置胸壁輸液港受限制的患者,如:頸部、胸壁皮膚損傷或接受放射性治療,氣管切開患者、有胸部起搏器患者、頭頸部腫瘤患者等;
2. 需要長期輸注腸外營養等高滲性藥物者,如短腸綜合征、克隆氏腸病等;
3. 外周靜脈條件差,且需要長期連續性、間歇性化療或靜脈輸液治療者;
4. 需要頻繁血液采樣監測者。
此次4例手術的成功開展,背后離不開腫瘤科醫護團隊的辛勤付出。為了確保手術的安全和效果,醫護人員們在術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對患者病情的詳細評估、手術方案的精心制定等。手術過程中,操作人員憑借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利用先進的超聲引導穿刺、心電定位和X線導管尖端定位技術,精準地完成了每一個操作步驟,確保了輸液港的準確植入。術后,醫護人員還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護理要點和注意事項,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關懷和指導。
從開展PICC穿刺置管術,到手臂植入式輸液港靜脈置入術的成功應用,腫瘤科團隊始終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探索創新,致力于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和醫療服務質量。今后,團隊將繼續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斷引進和開展更多的新技術、新療法,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和福音,為瓷都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 | 祝心韻
校 對 | 張 穎
一 審 | 朱亞平
二 審 | 王海波
三 審 | 何 莉
文稿來源 | 腫瘤科 劉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