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新力量 冬日起航——市第二人民醫院核醫學科赴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中心學習
12月17日,市第二人民醫院核醫學科相關人員前往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中心,就核醫學領域的創新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學習。
抵達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后,在中心人員引導下,市第二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人員詳細了解了核醫學中心的硬件配備、人員結構、科研平臺以及日常診療流程。通過聽取介紹以及與就診患者的交流詢問,他們深入了解到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中心運用镥 - 177 同位素開展晚期癌癥治療技術創新所取得的顯著成效。這一創新技術,在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減輕患者痛苦、縮小病灶范圍等方面展現出了強大優勢,更是探索出了一條在國內外處于領先地位、安全高效的技術創新路線,為眾多癌癥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之光。
學習過程中,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陳躍教授毫無保留、傾囊相授,針對如何更好地推動景德鎮市核醫學事業的快速發展,從醫療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到資源共享及技術支持等多個方面,都給出了誠摯的意見。
曾經,談 “核” 色變是不少人的常態。其實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圍內使用放射性藥物進行診斷和治療,其帶給患者的獲益遠遠大于潛在的風險。事實上,“核” 本身作為一種蘊含巨大能量的粒子系統,倘若能被合理利用,便可成為造福人類的有力工具,“核醫學” 無疑就是這樣一項偉大的技術成果。所以,大可不必談“核”色變,深入了解核醫學的原理以及輻射防護知識,不僅能夠更好地自我防護,還能助力核醫學在醫學領域發揮更大效能,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健康醫療事業。
責任編輯 | 祝心韻
! | 張 穎
一 審 | 朱亞平
二 審 | 王海波
三 審 | 何 莉
文稿來源 | 核醫學科 張水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