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顱多普勒與肌電圖:神經內科的“雙劍合璧”
在神經內科領域,經顱多普勒(TCD)與肌電圖作為兩種不可或缺的檢查手段,以其無創、準確的特點,為神經內科的疾病診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患者帶來了福音。
經顱多普勒:腦血管的“聽診器”
經顱多普勒是利用超聲多普勒效應,檢測顱內腦底動脈環血流動力學及各生理參數的一項無創傷性檢查方法。它以其操作簡便、重復性好、能無創傷地穿透顱骨等優勢,在神經內科的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TCD不僅可以診斷腦血管狹窄、血管痙攣、血管擴張、血管畸形等血管疾病,還能評估腦血管功能狀態,為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對于偏頭痛、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足等患者,TCD能夠提供血流速度、阻力指數等關鍵信息,幫助醫生判斷病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案例:一位患有高血壓多年的老奶奶,因頭暈就診,通過TCD檢查發現雙側椎動脈流速偏快,PI值偏高,被確診為后循環缺血。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了治療方案,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病情,避免了更嚴重的后果。
肌電圖:揭秘神經肌肉病變的“偵探”
肌電圖則是通過記錄神經肌肉單位的生物電流,來判斷神經肌肉所處的功能狀態,以結合臨床對疾病作出診斷。它利用電極和針電極的傳導,找到神經損害部位并判斷其類型,為神經肌肉疾病的診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肌電圖在神經內科的應用廣泛。它可以用于診斷和鑒別診斷神經源性損害和肌源性損害,排除神經元肌肉接頭病變。對于格林-巴利綜合征、面神經麻痹、重癥肌無力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頸部、腰部、四肢疼痛,手指麻木、疼痛,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肌電圖都能提供準確的診斷信息。
案例:一位腰痛多年的患者,最近幾個月酸痛感尤為明顯,晨起穿襪子困難,腰彎不下去。做了骶髂骨的X光和腰椎磁共振后,醫生發現多節腰椎有輕微突出,但情況較為復雜。于是,醫生建議他做肌電圖檢查,最終查出了病因:腰突壓迫了右腿神經。結合多普勒檢查,醫生還進一步確認了腦血管的情況,最終為患者制定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后期恢復良好。
“雙劍合璧”:為神經內科疾病診斷注入新活力
經顱多普勒與肌電圖如同“雙劍合璧”,共同為神經內科的疾病診斷注入了新的活力。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以及相關的鑒別診斷,選擇合適的檢查手段。例如,對于疑似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先進行TCD檢查,評估腦血管功能狀態;對于疑似神經肌肉疾病的患者,則可以進行肌電圖檢查,明確病變部位和類型。
責任編輯 | 祝心韻
校 對 | 張 穎
一 審 | 朱亞平
二 審 | 王海波
三 審 | 何 莉
文稿來源 | 神經內科 吳金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