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心守護健康的“白衣天使”——記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張景文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衛健委關于開展“兩改善兩提升”的主題活動,醫院各部門聞令而動,結合自身工作尋找差距,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扎實開展工作。為推動活動的開展,尋找閃光點,宣傳科近期開設“兩改善兩提升”專欄,重點宣傳在改善就醫體驗,改善護理服務,全面提升醫療質量,提升臨床專科能力“兩改善兩提升”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旨在弘揚正能量、宣傳典型,激發全院職工積極投入到醫院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有效推動醫院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為打造江西省高質量發展醫院貢獻智慧和力量!為此,歡迎各科室踴躍投稿。
在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你總能看到一位身穿白大褂,身材高大的醫生來回穿梭于病房、門診等病區。只要患者病情需要,對他來說,從沒有節假日,更沒有非工作時間,哪怕是深夜,延時下班是常態。他從醫30多年,始終以嚴謹、專業的工作態度接待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患者,面對患者,他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他用真誠、熱情詮釋著一位“白衣天使”對患者的愛,他用高超的醫術彰顯出醫務人員的美好醫德。張景文主任常說的一句話是,患者找我看病是對我的信任,我要想方設法為他們治療,不能讓他們失望,他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突發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如得不到及時治療,患者生命將受到危險。張景文主任和他的醫學團隊24小時處于待命狀態,病情需要就是命令,無論是深更半夜,還是刮風下雨,生命至上是他們的職責。由于他們的專業和敬業,從死亡中奪回了無數條生命,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快速和專業的治療,使醫院此類疾病死亡率低于指標數,也挽救了無數家庭。
患者最渴望的是醫生的專業、耐心、細心,有一句流行語,“到醫院看病,排隊等候半小時,看病僅用三分鐘。”但在張主任這里,卻不是這樣,為盡量減少患者等候時間,張主任養成了一個習慣,即上班提前半小時,下班延長半小時,如有病人的話,接完診再下班,這是他多年來的慣例,他用自己的行動回答了緩解百姓看病難的路徑。采訪中,張主任告訴我,作為一名醫生,要盡量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感受他們因病痛帶來的痛苦,只有這樣才能與患者進行深度交流,才能全面掌握病情,對癥下藥。一位77歲的老年患者,患腦梗、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疾病數年,且有摔倒病史,面對多種疾病的困擾,老人常常感到無助和沮喪,對疾病治療失去了信心。張主任得知這一情況后,一方面,抽出時間多與老人交流,認真傾聽他的想法和感受,耐心解答他提出的問題,幫助老人樹立生活的信心,引導他積極配合治療。另一方面,針對老人的病情,個性化地制訂治療方案,做到治療和服務同步。住院期間,醫護人員給予老人無盡的關心、幫助和鼓勵,也正因如此,在較短的時間里老人開心地康復出院了。在行醫中,張主任結合臨床經驗做到能不做的檢查不開單,能用一般藥品治療的,絕不用貴重藥品,處處想到的是為患者減負,也正因如此,他上門診時,總是患者爆滿,延時下班對他來說是習以為常。
醫學是一個不斷認知,不斷發展的學科,尤其是在心血管病治療方面。張景文主任深知要做一名合格的醫生,光有德是不夠的,滿足不了患者的需求,必須緊跟現代醫學發展步伐,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國際先進的醫學技術,讓瓷都百姓足不出市就能得到國內先進醫學技術的治療。2023年,在他的帶領下,成功開展我市第一例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及埋藏式心臟自動除顫器植入手術(LOT-CRTD),在全省率先開展全麻下射頻消融手術等多項國內領先技術。并獲得國家胸痛中心認證、國家標準版房顫中心及心衰中心認證;市級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也在市二院掛牌。發表醫學論文50余篇,承擔省市級科研項目20余項,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他所帶領的團隊,先后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江西省“醫德醫風示范科室”,江西省“優質服務示范先進病房”等榮譽稱號。
對患者滿腔熱情、對醫學事業執著地追求,是張景文唯一的工作目標。在與他妻子交談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張主任不是他一人在奉獻著愛,還有他的妻子在身后默默地支持著。她說:結婚這么多年,他從來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哪怕是提前做好的旅行計劃,只要病人有需要,根本沒得商量,隨即取消行程。看到丈夫每天下班疲憊的身影,她心痛地說:我什么也不說了,只能全力做好他的后勤保障,讓他的身心在家里能靜靜地歇下來。
責任編輯 | 祝心韻
校 對 | 張 穎
一 審 | 朱亞平
二 審 | 王海波
三 審 | 李映坤
文稿來源 | 宣傳科 朱亞平/文 劉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