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突破|IF:158.5!市第二人民醫院青年醫師在全球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文
1月27日,市第二人民醫院青年醫師楊衛生、彭靚的文章“Incarcerated Obturator Hernia”以臨床醫學影像形式發表在全球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最新影響因子IF:158.5),這是瓷都醫學界首次在頂級醫學雜志NEJM發出自己的聲音!能在該雜志上“露臉”,意味著景德鎮的醫生能與該領域的科學家就相關臨床和學術問題展開討論和對話。
首次“亮相”全球頂級期刊
這次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發表的論文,是圍繞楊衛生在臨床上親自接診的一例急腹癥患者,并就此展開診斷和治療。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楊衛生,通訊作者是婦科彭靚博士。這篇病例報告是市第二人民醫院在該雜志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也是迄今為止我省以獨立第一單位發表的單篇實時影響因子最高的醫學期刊之一,填補了瓷都醫學界在國際頂級期刊發文的空白。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醫學協會出版的醫學期刊,創刊已200余年,是全球最具有影響力的醫學期刊之一,主要刊登具有推動臨床實踐的重大醫學研究成果,代表全球臨床醫學領域的最高水平,與《柳葉刀》(Lancet)、《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英國醫學雜志》(The BMJ)并稱為“醫學界的四大頂級期刊”。臨床醫學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是NEJM的特色專欄,每年投稿量超過10000篇,面對全球的投稿者,拒稿率超過99%,是NEJM錄用率最低的欄目,競爭近乎慘烈,能得到編輯和審稿專家的認可殊為不易。即便是國內頂尖的大醫院、高校及科研單位,成功“亮相”該雜志的,也是屈指可數。
頂級期刊錄用條件嚴苛
這篇文章雖然憑借病例的完整性與臨床意義打動了審稿專家,但也經歷了艱難曲折的返修過程。在審稿階段,責任編輯非常嚴謹,僅在初審階段就郵件互動了十幾個回合。文章內容雖短,但背后卻要做很多的工作。從素材準備、文章撰寫、圖片遴選、在線投稿到多次修改、回復審稿專家意見和屢次提供相關診斷依據,兩位醫生都小心謹慎、充分佐證,對文章及回信中的每一個字都再三斟酌,對每個診療細節均與審稿專家及編輯反復磋商,力求萬無一失。可以說是每個標點符號、每個單詞、每句話都是經過反復推敲并修改后才有了現在的最終版本。
期間,除了回答編輯和審稿人的大量提問外,兩位作者提供了審稿人想要的冠狀位影像圖片,得到審稿專家的高度肯定。這也與兩位作者對疾病的細致觀察、專注思考、認真總結,注重積累并及時隨訪,以及有一定的英文寫作功底密不可分。
科研是臨床的延伸
臨床是科研的基礎,科研是臨床的延伸。“作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示范醫院,近年來,醫院鼓勵大家積極開展臨床科研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激勵和獎勵政策,并提供各種學習機會和交流平臺。在這樣的科研氛圍下,我們才敢于嘗試,‘觸碰’NEJM這樣的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該文章能夠順利發表,也得到了普外科主治醫師宋偉林,影像科主任周戰梅、主治醫師徐顯海的大力支持。”楊衛生表示。
這是在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下,醫院醫教研同步發展的成果,體現了醫院多學科團隊在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面的嚴謹性、規范性,提高了醫院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標志著醫院在臨床科研方面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責任編輯 | 祝心韻
校 對 | 張 穎
一 審 | 朱亞平
二 審 | 王海波
三 審 | 李映坤
文稿來源 | 宣傳科 朱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