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市第二人民醫院成功開展房顫“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術
近日,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心律失常團隊在上海東方醫院楊兵教授指導下,成功完成一例房顫“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術。該手術不僅解決了患者房顫癥狀問題,還可預防房顫卒中風險,不用長期口服抗凝藥物,將卒中和出血風險降到最低。該技術是市第二人民醫院在房顫治療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隨著這項技術的成熟開展,將讓更多的房顫患者獲益,同時也意味著醫院房顫治療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患者為一位70歲老年女性,持續性房顫,既往有腦梗、冠脈支架植入、高血壓病、慢性腎病、中度貧血等病史,10年前行房顫射頻消融治療后復發。復查心臟超聲左房增大(5.2cm),二、三尖瓣重度反流,心血管內科醫療團隊進行病例討論后發現患者有較高的卒中和出血風險,因患者左房大,單純行房顫射頻消融有復發風險,與患者和家屬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后,決定采用“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術對患者進行綜合治療,從根本上解決房顫導致的各種不適癥狀并降低長期抗凝治療帶來的出血風險。此次手術在上海東方醫院楊兵教授主任醫師指導下進行,用時約3小時,先對患者行房顫射頻消融恢復竇律,然后進行左心耳封堵,在患者心臟中撐開了一把完美的“保護傘”,“捂住”了左心耳,左心耳封堵后無殘余分流,手術圓滿成功。因是微創手術,不開刀、創傷小、恢復快,術后12小時患者即可下床活動,術后3天順利出院。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 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房顫有兩個危害,一是左右心房相繼變大,形成房顫心肌病,最后導致心衰;二是容易導致栓塞,尤其是腦栓塞。非瓣膜病性房顫病人腦卒中發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顫腦卒中發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顫引起的腦卒中后果更為嚴重。數據顯示:房顫病人中,九成以上血栓藏在心臟的“小耳朵”——左心耳里。
眾所周知,目前治療房顫多采用射頻消融治療。射頻消融能夠使大部分患者恢復并維持正常心率,避免進展為心衰。針對一部分栓塞風險高的病人,而且病人又不能吃抗凝藥,或者抗凝藥有禁忌(出血風險高),如何在解決房顫的同時又能預防栓塞的發生?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是目前全球預防房顫患者卒中的治療新趨勢,可以從源頭上有效阻擋90%以上的血栓來源,對于高出血傾向、依從性差、不愿服藥、存在抗凝禁忌等情況的非瓣膜性房顫患者而言,左心耳封堵無疑是一個絕佳選擇。
“房顫射頻消融術+左心耳封堵術”一站式手術是目前國內外預防房顫患者腦卒中的高新尖技術,以消滅房顫患者血栓“老巢”為最終目的。該技術通過微創的方式,為房顫治療打上“雙保險”,既消除了房顫的癥狀,又閉合了房顫病人血栓發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同時也減少了房顫患者多次治療的痛苦,減少患者對二次手術的恐懼,降低了卒中致殘或致死的風險,消除了患者對長期口服抗凝治療的依賴性,是廣大房顫患者的福音。
責任編輯 | 祝心韻
校 對 | 張 穎
一 審 | 朱亞平
二 審 | 王海波
三 審 | 李映坤
文稿來源 | 心血管內科 萬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