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演繹 “睛”彩人生——記景德鎮最美醫生、眼科主任李財保
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主任李財保,以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不斷鉆研業務,展現出卓越的匠心,為瓷都眼疾患者帶來光明和希望,先后榮獲“2021景德鎮最美醫生”“景德鎮高層次領軍人才”“全市優秀醫生”“全市優秀師徒”等多項榮譽。
醫者仁心 詮釋大愛
30歲的羅林(化名)因為糖尿病導致嚴重的視網膜病變,雙眼近乎失明,亟需手術治療。但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經濟來源,無法支付治療費用,得知這一情況后,李財保義無反顧地自掏腰包為其墊付了3400元醫療費用,使他得以完成手術治療,重見了光明。“作為一名醫生,我必須傾盡全力幫助我的患者渡過難關”李財保說道。
多年來,李財保收獲了無數感謝和稱贊,很多患者都和他成了朋友。提起李財保,同樣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貧困患者陳力(化名)不住地夸贊“李主任真是個好人啊,我的眼睛就是他保住的,沒有他,我就只能生活在黑暗里。”
陳力早年因糖尿病足被截去一條腿,四年前眼睛又出了問題,他一度心灰意冷,想放棄治療。李財保將其收入“重點關注對象”,不光悉心為他治療,還在經濟上、生活上給予幫助,多次帶領團隊上門巡診慰問。陳力需要每周到院復查,每次他都是走“綠色通道”,直接找到李財保。經過長期不懈努力,陳力得以保留“生活視力”,重樹生活的信心。
自工作以來,李財保時刻將患者放在心間。他堅持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時到達醫院開始一天繁忙的工作,對他來說無節假日、休息時間,只要患者有需要,在醫院隨時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出診、查房、做手術、看望術后患者……多少次為了保住患者視力,與時間賽跑加班到深夜。但無論多忙,面對患者和家屬他總是耐心溝通,不厭其煩地解釋病情和講述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顧慮。
精研醫術 專注服務
為緊跟國內眼科醫學發展的步伐,他積極引進微創技術治療白內障疾病,減少患者的痛苦。李財保一方面到上級醫院虛心學習,另一方面,為使技能嫻熟,他費盡心思,每日一大早到菜市場收購豬眼,晚上下班后就用豬眼練習手術操作,經常練到深更半夜。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理論鉆研和技能磨煉,終于在2014年成功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該技術是顯微外科手術的重大成果,通過2-3毫米左右的角膜或鞏膜隧道切口,混濁晶體經超聲乳化后吸除,然后植入人工晶體,使患者重見光明,手術具有切口小、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該技術的推廣運用在景德鎮眼科領域尚屬前列。
引進技術和醫學創新,始終是他追求的目標和方向,近十年來,他先后在全市率先開展了十幾項如玻璃體切除術等高難度手術。在他的帶領下,醫院眼科團隊已能高質量開展較多難度大的眼科手術,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極大地方便了患者,減少了他們去上級醫院治療來回奔波的勞累。
敢于迎難而上,這得益于李財保近萬次顯微手術的經驗積累,受益于他深厚的學術知識的積累,受益于他對事業不懈追求的毅力。
他經常對團隊說:“從醫就必須終身學習和鉆研,不斷提升技術水平,這是職責,亦是對患者健康的忠誠守護。”在專注臨床的同時,李財保和團隊保持著對專業知識的不斷總結與探索,堅持科研教學與臨床并重。多年來,他帶領團隊參與完成省、市級科研課題多項,在國家級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十余篇,并多次參加國家、省級學術交流會,同時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衛生科普 為民健康
作為景德鎮市眼科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李財保以不斷提高全市整體眼科技術、眼科醫療質量為己任,多渠道、多方式,舉辦景德鎮眼科顯微手術培訓、玻璃體腔藥物注射等各種省市級繼續教育或培訓班,免費面向景德鎮市區和浮梁、樂平、鄱陽等周邊地區基層衛生院醫務人員授課及開展臨床指導,手把手地教,致力提高基層鄉鎮衛生院眼科醫生的臨床業務水平。同時,他還組織制定了多項眼科疾病的本地區同質化治療規范,逐步健全了我市眼科醫療質量評價體系和管理體系、規范了眼科醫療服務行為,加速了我市眼科的學科建設步伐。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不僅要會治病,更要治未病。普及健康知識,使更多的群眾懂得健康常識,懂得疾病的防治對他來說是義務更是責任。工作之余,他很少閑下來,經常帶領團隊到學校、農村、社區、廠礦等單位開展青少年近視防控和常見眼疾病的科普教育活動,指導群眾正確使用電子產品避免眼睛疲勞以及關于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并為群眾進行免費的視力檢查,提供合適的眼鏡或隱形眼鏡建議,幫助需要的人解決視力問題。截至目前,此類活動已開展20余場,惠及群眾上萬人次。
“守護眼健康,讓更多的人受益,是我們眼科醫生的使命。”李財保說。
責任編輯 | 祝心韻
校 對 | 張 穎
一 審 | 朱亞平
二 審 | 王海波
三 審 | 李映坤
文稿來源 | 宣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