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新突破!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成功獨立開展全市首例經橈動脈行椎動脈支架成形術
自與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簽約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合作以來,隨著醫聯體合作的深入發展,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醫療團隊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團隊的指導下,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醫療服務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9月20日,神經內科醫療團隊成功獨立開展了全市首例經橈動脈行椎動脈支架成形術。
該病例是一位73歲男性,因“頭暈,下肢乏力2月”入院,經查診斷為右側頸內動脈閉塞、左側椎動脈重度狹窄,因左側椎動脈狹窄嚴重,有閉塞形成腦梗死的可能,患者極可能出現頭暈加重、肢體癱瘓等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癥狀,甚至威脅患者生命。患者和家屬同意手術方案后,經過嚴格的術前準備,團隊為患者行經橈動脈行椎動脈支架成形術。術中順利,整個術程僅用時1小時15分鐘,術后造影顯示支架位置良好,打開完全,狹窄解除,血流通暢。整個過程患者無任何不適,術后第二天患者訴頭暈明顯改善,能下床自如活動。
椎動脈支架成形術是通過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放置一個血管鞘,沿血管鞘插入導引導管到達椎動脈,再經導管插入球囊導管到達椎動脈狹窄處,用球囊擴張狹窄的動脈,并置入支架,使血流恢復正常,以此來改善椎動脈的缺血癥狀,降低腦梗塞的發生率。
若選擇經股動脈行椎動脈支架成形術,術后患者一般要臥床休息、制動24小時,穿刺部位的腿24小時不能彎曲,壓瘡風險增大,護理難度增加。多數患者因臥床制動24小時而感到腰酸背痛,舒適程度低。選擇經橈動脈行椎動脈支架成形術,術后常規觀察6小時即可下床活動,無需限制臥床,無需制動下肢,減輕患者臥床的痛苦,患者舒適感明顯增強。但相對的,經橈動脈行椎動脈支架成形術對手術操作者的技術要求也較高。
哪些人適合椎動脈支架成形術治療?
①無癥狀椎動脈狹窄,血管管徑狹窄程度>70%,或有癥狀(TIA或卒中發作)血管管徑狹窄程度>50%者。
②對于有癥狀的雙側高度狹窄病人。
③對側椎動脈閉塞或發育不良的病人。
椎動脈支架成形術的優點?
動脈支架成形術與外科開刀比較具有創傷小、手術并發癥低等特點,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病人所受的痛苦及住院天數均較少,心臟血管并發癥極低,減少中風之效果甚佳,而且因治療所引起之中風并發癥機率也較低,約在2%—5%之間,支架置入術的有效率達95%,并發癥小于5%。
此次經橈動脈行椎動脈支架成形術的成功開展,意味著醫院神經內科新技術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突破,能為廣大腦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微創、快速、準確、舒適、安全的治療途徑,開啟了市域內腦血管診療的新篇章。科室團隊將繼續探索,進步進取,為瓷都人民帶來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責任編輯 | 祝心韻
校 對 | 張 濤
一 審 | 朱亞平
二 審 | 王海波
三 審 | 李映坤
文稿來源 | 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