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健身 助力老年健康——市二醫院開展2023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政策,推動健康瓷都建設,宣傳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學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7月27日,市二醫院在院前廣場開展以“科學健身、助力老年健康”為主題的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
活動緊扣主題,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進行義診活動等多種方式,向老年朋友大力宣傳運動健身、中醫養生知識。活動現場,醫務人員結合血壓測量結果,面對面科普老年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科學健身等相關知識,并著重從飲食調養、情志調理和治未病思想三個方面向老年朋友詳細講解如何正確進行養生保健,如何防治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引導老年人形成營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次宣傳活動,共發放老年健康知識等方面的宣傳彩頁手冊200余份,免費測量血壓、血糖、接受咨詢、進行養生保健指導和中醫體質辨識等服務群眾近百人次,通過廣泛深入宣傳使老年人切身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和溫暖,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素養,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身體會出現感覺器官退化、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降低、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下降、關節的穩定性和活動性變差、骨骼脆性增加等狀況,而通過運動可以達到防病抗衰、延年益壽的目的。因此,不少老年人在閑暇之余都喜歡各種健身運動項目。老年醫學科主任黃文榮表示,雖然體育運動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是老年人進行運動不能只憑主觀意愿和一時熱情,急于求成,老年人健身必須講究科學鍛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老年人運動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01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
老年人進行健身運動時,適宜從事耐力性項目,例如: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車、登山以及太極拳、柔力球等項目,有條件時還可以選擇羽毛球、門球等項目。需要注意的一點,在進行耐力性健身運動的同時,還要適當進行一定程度的力量性鍛煉,以減輕老年人肌力的減退。
02運動要循序漸進
健身運動初期的運動負荷和運動量要小,適應后再逐步增加。運動后感到輕松舒暢,食欲睡眠良好,這說明運動負荷和運動量合適。鍛煉的動作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則,鍛煉的時間應逐漸增加。老年人運動時,可用運動后即刻脈搏變化和恢復時間來控制運動量,適宜的運動量可用“170-年齡”這個公式來掌握,例如60歲的人運動后即刻脈搏達到110次/分鐘,5至10分鐘脈搏恢復到安靜時水平較為適宜。
03要經常運動
健身運動要持之以恒。每周鍛煉應不少于2至3次,每次鍛煉不低于30分鐘。
04運動要因人而異
老年人在鍛煉前應做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通過檢查可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各臟器的功能水平之后再根據年齡、性別、體力特點、健康狀況、運動基礎及運動習慣來選擇最適宜運動項目,并制定合理的鍛煉計劃,鍛煉計劃也要因人而異,才能使身體結構和機能發生良好的變化,增強身心健康。
05自我監測
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要加強醫務監測。要學會觀察、記錄自己的脈搏、血壓及健康狀況,以便進行自我監測,提高鍛煉效果,防止過度疲勞。老年人鍛煉應盡量避免做憋氣的動作和參加精神過于緊張的比賽活動。如在運動中出現脈搏過快或過慢,或變得不規則時應停止鍛煉,去醫院檢查。也可以佩戴有監測功能的運動手環,及時提醒異常情況,避免發生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