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康 防重癥——直面奧密克戎,我們在戰斗
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條”發布后,當前醫療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與此同時各地醫護人員也將迎來最嚴峻的挑戰。發熱門診、急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心血管內科、ICU等科室更是立刻站在了“風口浪尖”,首當其沖成為疫情沖擊的“第一波”。當堅毅的白衣方陣與奧密克戎正面交鋒,當劇增的患者數量碰上無可奈何的“減員”,當焦慮、痛苦的患者對上堅守、疲憊的醫護,在這場沒有硝煙,沒有號角的戰爭中,全體醫護人員沒有恐慌、沒有退縮,毫不猶豫地沖鋒在前,拼死守護疫情第一道“防護堤”,用醫者仁心傳遞著溫暖與感動。讓我們聽聽一線醫護講述這段時間真實的心聲。
講述者:感染科主任 徐立新
科室正常工作節奏早已經被完全打亂,不斷有同事倒下,而患者卻不斷地涌入,每天患者數量都是超負荷狀態,加上危重癥搶救,工作量比平時增加了一倍不止,缺員最嚴重的時候白班只有兩個人在苦苦堅持著,白班夜班輪軸轉,承擔著強于平時幾倍的工作量。癥狀嚴重不得不請假的,都想著早一點康復,僅休息一兩天就立刻返崗,接替需要休息的同事。有的同事上班時突然高熱39℃,吃下退熱藥繼續堅守崗位,這時候,特別能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感受到關鍵時刻團隊每個人的擔當。
面對無孔不入的奧密克戎,家里人也陸續病倒,這段時間除了上班帶來的身心壓力,最焦心的就是牽掛家中老人和孩子,但也只能抽空打電話問問情況,指導用藥,暗暗祈禱他們盡快康復。
講述者: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 李洪曉
開始出現癥狀是上周三下午,在為一位患者做支氣管動脈栓塞手術時突然感覺畏寒、頭痛,我的第一反應是“糟糕,不會中招了吧”,堅持將手術完成后,我覺得渾身酸痛感越來越強,頭部、腰骶部以及各關節處劇痛無比,仿佛被車軋過一般。當看到手機上核酸檢測結果那代表“陽性”的刺目紅色,心中莫名有一種石頭落地的感覺,我長吁一口氣:這一刻終于還是到來了。“每動一下都像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但撐到極限也要咬牙堅持。”我拖著仿佛千斤重的身體堅持完成當天工作,傍晚回到家后陸續出現發燒、頭痛、嗓子疼等情況,體溫一度高達39.3℃,趕緊找出之前儲備的布洛芬吞下,直到夜里12點后,癥狀有所緩解,才能稍微休息一下。第二天早上七點,我準時到達科室開始查房。“沒辦法,科里那么多患者和重癥,一刻都不能懈怠啊。”
講述者: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護士長 王冬莉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條”發布時,科室所有人就已經做好了“陽”的準備,只是暗自祈禱自己的癥狀不要太嚴重。就算要陽也要分批陽,盡量避免集中感染,最好不需要請假,確保科室診療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同事們互相打氣,紛紛表示要做好防護,但是現實從來不按預想發展,隨著入院的新冠患者數量越來越多,還沒到元旦,科室醫護人員相繼感染。大伙兒“輕傷不下火線”,雖然身體不適,當面對眾多病患時,大家都毫不猶豫“全副武裝”連軸轉,全力奮戰。
“每天都是憑著一股拼勁堅持到現在,但我們相信一定會慢慢好起來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