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記市二醫院核酸采樣隊
面對突發疫情,有這樣一群人挺身而出,請戰出征的有之,團結互助的有之,他們在疫情面前構筑了一堵銅墻鐵壁,無堅不摧,守護一方。他們以腳下之鏗鏘、心中之信念、肩上之擔當、眼里之希冀,用月缺不改光的奉獻,劍折不改剛的堅毅,從疫情初始的緊急關頭到今天的關鍵時刻跑出了追光者的姿態與加速度。
11月19日凌晨3點,一陣電話鈴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接上級緊急通知,醫院需抽調165名采樣人員參與我市核酸采樣工作,不到半小時,這支由130名護士、35名醫技人員組成的采樣隊伍就這樣在星光下誕生:他們中有夫妻雙方共同戰疫的、有70、80、90、00后等不同年齡層的,他們是女兒、是母親、是丈夫、是父親、更是一名光榮的醫務工作者,他們排除萬難,星夜集結,站到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戰“疫”以來,這支核酸采樣隊伍一直駐扎在任務重、風險高的區域,負責所在社區和核酸采集點的核酸采集工作,隊員們每天兩三點便要起床,有些隊員徹夜難眠只因怕睡過頭,耽誤出任務。凌晨4點,隊員們紛紛來到酒店大廳互相查看防護穿戴、互相叮囑、整裝待發;凌晨5點,所有隊員各就各位,與社區負責人、志愿者共同開啟一天的采樣序幕,每人每天都承擔了大量的采樣工作任務,經常是幾個小時不斷重復同一個動作,胳膊、背部酸痛不已。
但是即便如此,隊員沒有一個因為苦而喊停,沒有一個因為累而叫屈,相反的是每日群內隊員之間相互鼓勵和協調溝通,遇到問題各個擊破、一一化解。社會面核酸采樣是疫情防控諸多措施中的首要環節,容不得半點馬虎,所以無論在高風險區還是在低風險區,隊員們堅持用專業的態度做專業的事情,這是醫務人員慎獨精神的最好詮釋!
這是市二醫院在此次戰役中最早派出的一支隊伍,也是堅守崗位時間最長的一支隊伍,隊員們一直用行動踐行著醫者擔當,用擔當書寫家國情懷,用情懷治愈當下的不安與焦慮,他們是戰“疫”隊伍里的追光者。
01 破風,攜隊追光前行
“疫情下,我們更要樂觀、積極向上”,這句話采樣隊隊長、神經內科副護士長葉慧琴常常掛在嘴邊。疫情以來,她和隊員一直奮斗在一線,整整六天不曾寬衣入眠,只能偶爾躺在酒店沙發上休息,因為隨時可能接到命令出發。“每天都很忙很累,但感覺很充實,每天忙完都只想躺著睡會兒。”連續幾天高強度的工作加上熬夜上火,她嗓子都發不出聲了,卻還堅持在凌晨三點出任務,繼續如陀螺般不停忙碌。
02 夫妻“戰場”相逢
在一次執行物資搬運任務的過程中,孫開龍沒有想到會在抗疫物資集散點和身處不同小分隊的妻子吳鑫萍相遇。當時孫開龍正在搬運物資,人群中隱約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循聲望去看見一個大白正穿梭在樓宇之間進行核酸采樣。他走到大白面前試探性問了一句,你是吳鑫萍嗎?得到肯定的回答孫開龍瞬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眼角濕潤。數日未見的兩人幾句寒暄之后,便匆匆告別,接著去完成各自的工作。
03 堅守,彰顯青春底色
凌晨五點,徐亞運和搭檔正走在老巷子里前往居民家采樣,經過前一天不眠不休的連續工作,他們已經筋疲力盡。就在這時,因看不清楚前方的臺階,徐亞運一腳踏空,直接摔倒在地,隨即出現右側踝關節活動障礙,但他沒有就此停下來,因他清楚臨時調派人員會耽誤更多的工作,徐亞運強忍疼痛,在搭檔的攙扶下咬牙堅持完成了該樓棟的所有核酸檢測。回到住所才發現右踝關節腫脹厲害,每行一步都疼得鉆心。盡管如此,他還是拒絕休息,依然帶傷留在一線。“現在隊伍缺人,工作量又大,我不能走”徐亞運說道。
04 藏在零食包里的牽掛
眼科護士長余亞萍是采樣隊伍里的一員,同時也是一位高中生以及一位年幼孩子的媽媽,接到各科室調派人員參與采樣的第一時間,她便把自己列入了名單。那天,余亞萍恰巧被分到自己家門口的點位執行任務,女兒看到媽媽后驚喜萬分,飛奔回家,把早已準備好的零食包交到了媽媽手中。回到住處,余亞萍在整理零食包時,看到了一張折疊整齊的信紙,字里行間都是女兒對***愛意與牽掛。余亞萍再也掩藏不住心中對家的牽掛……眼圈一下就紅了起來。
核酸采樣隊里有多少位成員就有多少個不一樣的迎難而上,這支隊伍猶如星河璀璨,不僅有光更有力量,隊員們將團結一致,追光前行,繼續迎著黎明奔赴而去,因為總有一些堅持,會等來最美的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