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市二醫院消化內鏡團隊成功“拆彈”切除結腸早癌
近日,市二醫院消化內鏡團隊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內鏡下結腸早癌ESD術(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患者及其家屬對術后效果非常滿意,特意定制了一幅錦旗送到了消化內科,并激動地說到:“感謝你們治好了我的病,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我內心的感激之情,這面錦旗請你們一定要收下!”
消化內鏡醫生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和諧整個社會。然而早癌的發現并不容易,資料顯示,我國消化道早癌的診斷率不到10%。發現早癌更需要內鏡醫生有一雙慧眼,有一顆仁心,時刻為患者著想,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該患者因大便異常在醫院內鏡中心行結腸鏡檢查,結果在距肛門約16cm處乙狀結腸粘膜發現一枚大小約2.0cm*1.8cm的寬基息肉,其表面充血,中央凹陷,常規取檢。操作醫生楊衛生根據多年經驗判斷很可能是乙狀結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早期癌),應盡快行結腸息肉ESD術。經與患者和家屬充分溝通后,同意內鏡下治療。
手術過程順利,病灶順利切除,術后未見出血,予金屬夾閉合創面,整體標本送病理檢查。3天后病理報告顯示為絨毛狀管狀腺瘤(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水平及垂直切緣均為陰性,證實了醫生術前的判斷。這也意味著內鏡下根除了結腸早癌,無需外科手術,成功為患者“拆彈”。得知消息的患者很開心,連聲感慨多虧醫生的及時發現和治療,同時,住院期間消化內科醫護人員精心呵護治療,也讓患者非常滿意。
據消化內科主任方年富介紹,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最近10年發病率以每年超過5%的速度遞增。同時結直腸癌發病前有10-15年的癌前病變期,如果能早期發現,患者五年生存率將達到90%以上,因此,結腸鏡檢查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情況需要做結腸鏡檢查呢?方年富主任也給出了建議——出現不明原因大便性狀改變、排便不盡、腹部脹痛不適、便血、消瘦、貧血等癥狀時,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需及時行腸鏡檢查;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在35歲以后應接受一次腸鏡檢查;40歲以上人群無論有無癥狀,都要在體檢項目中加上腸鏡檢查,接受結直腸癌相關篩查。
一面熠熠生輝的錦旗,是患者對醫護人員仁心仁術的最大肯定,它承載著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和感激。科室團隊收獲的不僅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期望、一份鞭策、一份信任。近年來,市二醫院始終秉承服務患者的理念,從點滴細節處做起,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打造有溫度的新型人文醫院,贏得了廣大患者的口碑和贊譽。在今后的工作中,團隊將會繼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立足本職工作,為醫院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