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實處,暖在心田——記腫瘤科優質護理再出發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疾病譜發生了明顯變化,腫瘤發病率也逐漸增加,癌癥無疑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如何為深陷重疾之囹圄的患者拂去嚴寒,帶來溫暖?是腫瘤科護理人時常思考的問題。
2021年腫瘤科緊跟護理部“優質護理服務再出發”的步伐,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責任制護理,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在思想觀念和醫療行為上,真正“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緊緊圍繞患者的需求,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制定適合腫瘤科患者的便民措施,為病人提供“優質、高效、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干在臨床實處、暖在患者心田。
首先,嚴把安全大關。醫療護理質量和安全是科室護理管理的命脈,在工作中,腫瘤科護理團隊時刻牢記“責任重于泰山”,以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服務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處理每一份醫囑、執行每一次治療、對待每一位病人,在默默無聞的堅守中熠熠生輝!
其次,創新舉措,簡化流程。眾所周知,PICC攜管患者需每周按時入院維護,攜管患者多為化療后體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還有些是老人,然而每次門診維護時的“掛號-開單-繳費-再維護”這一常規流程對于部分無家屬陪伴的人來說異常艱難,為此腫瘤科實行“先做護理后繳費”的便民舉措,患者可以先做護理,后期選擇合適的時間來補繳費用,這一舉措讓患者少跑一步,讓無法前來陪伴的家屬多一份安心,無疑也讓患者對護理團隊多了一份認可。
再次,細微之處見真章。“腫瘤科的護士個個人美心善……”,這是一位患者在PICC健教群里的留言。真情實感只源于平日里的溫暖關懷。腫瘤科的護理人員在接待禮儀、微笑服務、用心溝通等方面其實并沒有去硬性刻板地嚴格要求,大概是腫瘤疾病這面能照射溫暖寒涼的鏡子使這些姑娘們看見了患者乃至家屬的不易,人人都學會了共情、學會了相處,每個人都愿意把最美好的言語與心情帶給這些患者和家屬,如查房時的寒暄、治療前讓人心安的解釋、特殊情況下及時的關心和問候等等。古人言“勿以善小而不為”,正是這些細微的言行舉止,溫暖了這群特殊的患者和家屬,讓護患關系變得更加和諧,讓護理人的價值得以更好的體現。
腫瘤科的護理人員還善于收集患者的困難,然后想方設法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很多人可能還不了解,腫瘤患者因其治療的特殊性,很長一段時間是必須周期性出入院的,而這種往返增加了患者諸多的不便。腫瘤科護理團隊從“心”出發,對于患者出院日不方便帶走下次進院還需要用的物品,團隊選擇幫忙收納至庫房統一保管,下次入院再返回給患者,讓患者每次來治療都能輕裝上陣。
最后,黨建引領,初心依舊。對于腫瘤科攜帶PICC導管這類人群中部分患者因種種原因不能按時到院接受維護這一現實問題,腫瘤科醫護在黨支部的引領下第一時間確立了“PICC導管居家維護”活動主題,組織延伸服務隊上門為患者維護導管,同時提出“靜心守護,關懷備至”活動口號。自活動開展以來,延伸服務團隊在黨員模范作用下逐漸壯大,延伸服務的范圍也逐漸擴大,大家紛紛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前往行動不便患者家里進行導管維護、壓瘡換藥、引流管換藥等等服務;偏遠地區不方便過來護理的,團隊成員會主動幫忙聯系附近的護理點或者耐心指導當地護理人員進行維護。
第一次出診的是一位腰部急性損傷行動不便的患者,家住樓梯房5樓,老兩口上下樓著實不易,在了解到他們的難處后,團隊成員第一時間來到了患者家里,把優質PICC維護技術從醫院搬到了患者身邊。
這是一位80多歲的奶奶,雙下肢不能行走,每次出行靠小孩背上背下,所以出院后的PICC周期維護成為了難題。為此腫瘤科黨支部成員多次前往鄭奶奶家進行導管維護和相關的健康指導。
這就是腫瘤科以心換心的寫照,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基于以評促建這一目的,今年5月份醫院舉辦了以“優質護理再出發、溫度護理在提升”為主題的評比活動,腫瘤科選送的案例《愛心服務 溫暖到家》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這既是評委老師對腫瘤科護理團隊優質服務舉措的認可,亦是大眾對腫瘤科護理團隊的認可;這既是榮譽,更是鞭策。
創優無止境,服務無窮期,腫瘤科將總結經驗再出發,繼續在優質護理服務之路上不斷求索,為醫院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