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妊娠”——市二醫院開展經自然腔道手術
什么叫自然腔道?
自然腔道是指人體本來存在的通道,如消化道、泌尿道、女性的陰道等。1994年,Wilk即提出了經自然腔道手術的設想。1998年開始進行動物實驗,2004年完成世界首例經胃闌尾切除術。實現現代醫學從開腹手術向腹腔鏡手術再向經自然腔道手術的轉變,使手術更加微創。
這天下午,二院婦科王曉暉主任醫生的門診來了一位病人:小Z,因為月經淋漓不盡20多天就診。對于一個婦產科醫生來說,任何一位育齡期的女性出現月經的改變,都要警惕異位妊娠的可能性,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宮外孕”,這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疾病,一個不小心就會有生命危險。事不宜遲,在進行簡單的婦科檢查之后,王主任為病人安排了B超和血HCG的檢查。不久,結果出來了,小Z的血HCG明顯升高,達3000多mIU/ml(正常值不超過2.9mIU/ml),說明小Z懷孕了!可是,B超檢查卻沒有發現孕囊的蹤影。
這就奇怪了!如果是宮內妊娠,這么高的HCG早該在宮腔里面發現孕囊了!于是,一系列可能引起血HCG升高的疾病都在王主任的腦海里過了一遍:完全性自然流產?異位妊娠B超沒有發現?或者是比較罕見的滋養細胞疾病?滋養細胞腫瘤?......
不管怎樣,目前診斷不明,王主任和小Z解釋之后,把她收入院觀察,以進一步確診。進院之后,他們第一時間為小Z做了診刮,排除宮內早孕的可能性。過了2天,復查了HCG,仍在上升,這就排除了正常宮內妊娠的可能性了。于是,我們為她復查了B超,這次在小Z的一側宮角部發現了一些異常的回聲,直徑只有1.3cm,難道是宮角部妊娠?
宮角部妊娠是異常宮內妊娠的一種,一旦處理不好會出現大出血,需要切除一側宮角部甚至整個子宮。這對于年輕的小Z來說無疑是不可取的。經過科室人員的討論,宮腔鏡刨削器成為首選的治療方案。這是科室今年的一項新技術,在治療宮內疾病方面更安全,作為經自然腔道的手術,對患者損傷更小,恢復更快。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我們依然做好了隨時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準備,一旦術中出現大出血等情況,可以立即進行止血。
手術開始后,我們在小Z的一側宮角部,果然發現了類似妊娠的組織,隱藏的位置很深,如果不是在宮腔鏡下可視操作的話,是無法到達的。手術非常順利,宮腔鏡刨削系統快速準確的清除了位于宮角部的組織,宮腔鏡及B超下都確認沒有組織殘留。術后當天,患者已能自由活動。讓人意外的是,最終術后病理竟然是“葡萄胎”!經與病理科反復核實,小Z的葡萄胎屬于非常早期,還沒有形成典型的葡萄籽樣組織。本來宮角部妊娠的發病率就不高,而宮角部葡萄胎的發病概率也就低之又低了!這也許是史上發現最早,處理最及時,手術創傷最小,治療效果最好的葡萄胎了!
術后3天,小Z的HCG下降到了600多mIU/ml,病情穩定出院轉門診治療了!
宮腔鏡刨削系統治療宮角部妊娠
經自然腔道的手術是二院婦科今年發展的重點,包括經陰道腹腔鏡、宮腔鏡、陰式手術等。二院婦科在王曉暉主任的帶領下,2018年開始,將經陰道手術與腔鏡結合,即開始了經陰道腹腔鏡手術的探索之路。隨著手術技術的日益提高,治療范圍也在不斷擴展。近年來在經陰道腹腔鏡下完成了全子宮切除、子宮肌瘤剝除、附件手術甚至困難子宮肌瘤挖除術,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宮腔鏡刨削系統是今年婦科引進的新技術之一,作為宮腔鏡冷刀操作系統,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子宮內膜,保護女性的生育能力。宮角部妊娠在以往的治療中多采用腹腔鏡下宮角部切開取胚/宮角部切除術,或行宮腔鏡下電切術,前者對患者的生育力有一定影響,而后者易造成子宮穿孔,風險系數大,多需腹腔鏡監視, 患者費用也較高。宮腔鏡刨削系統與宮壁平行方向對異常組織進行刨削,避免機械性的穿孔,也避免熱能對子宮內膜的損傷。宮腔鏡刨削系統在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宮內妊娠組織殘留、異常宮內妊娠(子宮切口瘢痕處妊娠、宮角部妊娠)、甚至輸卵管間質部妊娠中都有獨特的優勢。
經陰道腹腔鏡下子宮闊韌帶肌瘤挖除術
經自然腔道的手術是今年婦科團隊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推進婦科手術從微創向微無創方向發展,達國內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