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醫院開展9.20全國愛牙日系列健教宣傳活動
9月20日,是第31個愛牙日,今年的愛牙日宣傳主題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題是“刷牙漱口用牙線,潔牙護齦促健康。”為普及口腔健康知識,提高市民的口腔健康意識,在愛牙日前夕,市二醫院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泛開展“健康教育瓷都行”愛牙日科普宣傳和義診活動。
醫院一方面通過在景德鎮市新聞綜合廣播FM965傳播愛牙相關知識,廣泛開展9.20愛牙日義診宣傳,并積極參加市護理學會牽頭的全國科普日“三減三健”全民健康大型咨詢義診,深入到昌江區的7所中小學校,為學生提供口腔齲病的檢查監測等,普及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健康理念,營造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
為了把口腔健康知識推廣到基層,愛牙日義診的當天,醫院還與浮梁鎮衛生院聯合開展了口腔健康咨詢義診活動,并把口腔知識送到了居民居住的社區——與市僑聯聯合在泰豪繽紛廣場舉行了口腔健康知識宣教互動活動。生動活潑的義診宣教、貼心的校園普查,以及情趣橫生的社區有獎答疑宣傳,得到了社區居民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目前口腔疾病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礎,口腔健康才能全身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牙齒健康列為了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并提出了8020口腔健康目標,提出80歲的老人,至少應有20顆功能牙,是延長壽命維護健康的基礎,還把齲病列為僅次于心血管疾病、腫瘤之后應重點防治的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
資料鏈接
養成口腔健康行為
齲病、牙周病、錯頜畸形是損害口腔健康的三大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口腔感染性疾病會導致或加劇全身性疾病,影響生命質量,如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對孕產婦及胎兒的早產低體重兒的影響以及對生長發育影響等等。
提高口腔健康意識,養成口腔健康行為,提高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推進健康中國2030、8020目標的實現。
口腔疾病對全身健康的影響
1、心臟疾病
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加重或引起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冠心病等心臟疾病。大量研究證實牙周炎是冠心病急性發作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與急性發作或總的死亡率均有顯著相關。
2、腦血管疾病
牙周病與頸動脈斑塊增厚之間存在相關性,頸動脈斑塊增厚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測定指標,這表明兩種疾病之間的相關性機制實際上是一種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牙周炎作為腦卒中的危險因子大于吸煙,而且獨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險因子。有報道表明,25%的腦卒中患者有口腔感染,而對照組中只有2.5%。
3、糖尿病
大量研究顯示出糖尿病與牙周病發病存在共同危險因素,且互為高危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常并發不同程度的口腔病變,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發病率高,病變損害嚴重且進展更迅速。同時,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顯差于無牙周疾病的患者。
4、阿爾茨海默病(AD)
有研究發現,牙周致病菌所誘導產生的慢性炎癥介質可能會導致AD患者的神經病理學變化,因為這些促炎性介質可穿透血腦屏障,并通過激活小膠質細胞而引發Aβ和Tau蛋白的磷酸化,從而導致神經元損傷和認知功能的下降。
5、呼吸道疾病
口腔疾病與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吸入性肺炎相關性較強。據有關資料統計,肺炎80%的誘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細菌的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大多是來自口腔。
6、胃腸道疾病
根據目前的醫學研究,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誘發消化道潰瘍的主要因素,而口腔中存在大量的幽門螺旋桿菌,藥物可以清除腸胃中的幽門螺旋桿菌,而牙菌斑中的幽門螺旋桿菌難以清除,成為細菌庫等。
7、對孕產婦及胎兒影響
如今的研究已證明,牙周疾病是導致低體重嬰兒出生的危險因素之一。重癥牙周炎的孕婦早產和生出低體重兒的危險率為牙周正常孕婦的7.5倍,大于吸煙、飲酒對低出生體重兒的影響。
8、影響生長發育
咀嚼功能降低,造成偏食和食欲不振等,導致胃腸消化吸收減弱,機體營養不良,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口腔健康核心信息要點
一、每天有效刷牙兩次
二、提倡使用含氟牙膏
三、健康飲食保護牙齒
四、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五、不要帶著口腔疾病懷孕
六、孩子口腔健康是家長的責任
七、為適齡兒童進行窩溝封閉
八、牙齒缺失應及時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