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高無上 患者是我親友】提升嚴重創傷整體救治水平 江西省首家區域創傷中心建設單位落戶市二醫院
5分鐘內完成院前檢查評估處置
10分鐘內醫院急救小組能參與救治
發生車禍等重大創傷事故后,一般情況下,120救護車會把創傷病人送到醫院急診科,再由急診醫生電話協調各科室專家診治。但在景德鎮,這種模式即將發生改變。
4月28日,隨著中國創傷救治聯盟"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區域創傷中心"建設單位的正式揭牌,今后,嚴重創傷患者的搶救時間將大大縮短,更多相關患者能得到更迅速地救治。
使用120車載平臺進行創傷嚴重程度評估,患者信息時時傳送到醫院工作站,5分鐘內便可完成院前檢查評估處置;
而創傷患者送至二院時,急診科、骨科、心胸外科、神經外科等相關科室的醫護人員已集結到位,綠色通道暢通,10分鐘內急救小組能參與救治。
通過救治流程的規范化和信息預警聯動系統實現了創傷院前、院內救治一體化和救治時間的有效縮短。
“嚴重創傷區域性救治體系”建設在二院啟動
4月28日上午,中國創傷救治聯盟"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區域創傷中心"啟動儀式暨學術講座在市二院舉行。副市長熊皓、市政府副秘書長李雪海、市衛計委黨委書記朱長安、市衛計委副主任方昌杰以及二院的醫聯體單位代表出席會議。
與此同時,來自中國創傷中心聯盟的王天兵教授、張進軍教授、張亞軍教授、寇玉輝博士四位專家應邀出席啟動儀式,并帶來了專業學術講座。
王天兵還代表中國創傷救治聯盟與我院進行了"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區域創傷中心”建設單位的簽約暨正式授牌。這標志著“嚴重創傷區域性救治體系”建設在二院正式啟動,此舉將能有效改進我市缺乏綜合性創傷救治體系的現狀,為推動我市衛生事業的發展再添濃墨重彩之筆。
針對現狀,牽頭建設區域性創傷中心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類創傷的發生率明顯增加。據我市急救中心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我市及周邊地區因突發性外傷事件需送醫院救治的近5000人次。嚴重創傷常涉及多器官、多系統的損傷,是繼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疾病和心臟病之后的第5位死亡原因。
而院前急救不規范、院前轉運時間長、轉運和接收醫院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以及醫院一般沒有設置專業的創傷科室,嚴重創傷、多發傷患者的救治分散到各專業學科等問題,導致了多發傷患者往往不能得到迅速的救治。
針對創傷患者缺乏統一管理和有效救治的大背景,我院于2018年初率先申請加入中國創傷救治聯盟。這是醫院繼2017年順利成為全市首家國家級胸痛中心后,又一項改善群眾就醫服務,切實提升醫院服務能力的重大舉措,體現了醫院領導班子的睿智和擔當,既是社會的需要,更是民眾的需要。
目前醫院按聯盟建設要求,完成了前期相關工作。
1
充分發揮我院急診現有的“大急診 院中院”的模式,CT、核磁、放射、B超、心電等輔助科室配套完備且布局在急診周邊的優勢基礎上,優化了相關的一體化嚴重創傷救治流程,打通綠色生命通道。
2
在成立相應組織機構的基礎上,有效整合了急診、骨科、心胸外科、神經外科等臨床科室以及檢查輔助科室力量,成功組建創傷救治團隊,旨在盡可能發揮多學科團隊的特點。
3
進行了重癥醫學科、急診等區域的環境改造,購置了一批先進的急救醫療設施與設備。
通過4個多月的努力,達到了“區域性創傷中心”建設單位的前期準備等工作。而此次中國創傷救治聯盟“景德鎮市區域性創傷中心”建設單位的簽約,則標志“區域性創傷中心”項目在我院正式啟動,同時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也成為了江西省首家區域性創傷中心建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