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身邊的好黨員”征文連載二
自“說說我身邊的好黨員”獲獎征文刊登在上期微信中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獲獎征文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風采。
應大家的要求,本微信平臺將陸續刊登此次我院的獲獎作品,讓我們在每個人的故事中,感受身邊好黨員在“堅定理想信念、愛崗敬業、履職盡責”的深刻內涵,也希望把這種力量傳遞給更多人——讓我們一起“不忘初心 繼續前行”。
說說身邊的好黨員之楊慧娟
作者:外科第一支部 劉隆茂
楊慧娟,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主管護師,現任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護士長助理。主持并參加省、市級護理科研項目4項,撰寫多篇護理論文在國內醫學雜志發表。從醫14年來,護理過數萬人次的病人,從未發生過一起醫療糾紛。她以精湛嫻熟的技術,于2009-2011年度連續三年榮獲院“青年崗位能手”先進個人。
2013年,正式成為共產黨員。通過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系列重要講話,楊慧娟深知作為一名合格的黨員要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強化政治意識,向黨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她積極踐行著,密切聯系周邊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加強黨性鍛煉和道德修養,心存敬畏,廉潔從醫,時刻保持干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今年,楊慧娟被評為醫院優秀共產黨員。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這是她常說的一句話,這簡單樸實的話里,有著無數生命的托付,有著一個白衣天使對職業良知的深刻注解。她努力踐行著這句話,使所在的神經外科護理單元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
努力鉆研技術 只為患者需求
楊慧娟從小就有當白衣天使的志向,她認為救死扶傷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職業。長大后當她的理想變成現實,她自覺地把南丁格爾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努力鉆研業務,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第一需求,為挽救一個個危急的生命而拼搏。她深知傷口的疼痛直達心扉,2015年她斷然決定去南京學習傷口護理,榮獲“國際傷口治療師”“傷口專科護士”,為廣大傷口患者帶來福音。在外科而言,搶救顱腦外傷患者比喻為“與死神賽跑”必須爭分奪秒,刻不容緩。而作為一名神經外科護士,戰勝死神挽救生命靠什么?楊慧娟的回答很簡潔:“一靠嫻熟的技術,二靠強烈的責任心”。神經外科開科以來,她在前輩的指引下提高了顱腦外傷的護理搶救成功率。在這之后,又成功開展了傷口護理門診。為全院的壓瘡患者的預防診治提供了規范的流程,對于難愈性傷口積累了很多豐富的經驗,十幾年來,楊慧娟在從事外科臨床一線工作過程中,對骨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外科等領域的知識一與貫通,成為景德鎮市應急小分隊頗有影響的技術骨干。
2007年12月4日晚上8時許,一位58歲彭某在蛟潭被一大貨車撞傷,當場暈迷,血肉模糊的彭某送到醫院時已生命垂危,急診頭顱CT掃描顯示:傷者腦內有大量積血,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楊慧娟果斷處理,深知:“耽誤一分鐘病人就少一分生存的希望,立即建立靜脈通道,抽血備血,做好手術準備!”手術后病人仍一直昏迷,家屬都決定放棄了,但楊慧娟說:“只要病人心臟還在跳動,就有希望”。她和幾個護士連續十幾個日日夜夜輪流守在醫院,觀察病情細心照料,僅這一位病人,她先后為其實施的搶救就達6次之多,在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彭某奇跡般地活過來了。像這樣的開顱手術楊慧娟護理了不下千例,不管術后風險有多大,不管護理壓力有多大,她總是這樣一句話:“人的生命最寶貴,我是護士,病人只要有一線生的希望,我就絕不可能放棄。”
可貴的信任 使無數病人為之感動
楊慧娟認為,作為一名護士要倍加珍惜自己的職業,尊重病人,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不但要有過硬的技術,更要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才能不辜負社會對我們的期望和尊重。多年來,楊慧娟處處為病人著想,成為全院恪守職業道德的一面旗幟。在景德鎮二院,曾經發生過這么一例有趣的事,一位農村來的張大爺顏面部頸部及雙上臂燒傷需要住院治療,門診讓他去燒傷科住院,他卻跑到傷口門診,楞要楊慧娟在傷口門診給他治療,他說,到哪不是看病,我就信得過楊醫師,楊慧娟得知后勸說了半天,他這才去了燒傷科。張大爺為什么對楊慧娟如此信任?原來,半年前楊慧娟為他踝部靜脈潰瘍治療過,不僅治療熱情周到,楊慧娟的認真負責和細心服務更讓老人終生難忘。這次,雖然沒見過世面的張大爺鬧了個善良的笑話,但人們從中感受到作為一位專科護士要達到讓患者信任,其中的份量有多重。
楊慧娟在同事中有三個外號,一個是“勤雜能手”,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情急之下她什么都做,2010年當時還在二院當普通護士的楊慧娟,看到很多手術后病人因為臥床時間長等因素,出現大便硬結、腹脹、排便困難,非常痛苦,楊慧娟毫不猶豫地戴著手套給病人小心地從肛門慢慢摳出大便,幫助其排便,而后還不顧難聞的臭氣幫病人將身體擦洗干凈。病人臉上痛苦的表情不見了,代之卻是滿臉感激的淚水。第二個外號是“技術能手”為了挽救一個又一個病人的生命,她有著過硬的基本功,從護士,護師,主管護師,到考編制,醫院每年的理論、操作考試,楊慧娟總是名列前茅,位居前三。有一次,41歲的病人劉某在景德鎮考察時不慎發生車禍,從某醫院轉至二院后,鼻部、口腔大面積出血,不斷吐血。通過搶救,在最短時間內為患者止住了血,行了氣管插管暫時挽回了劉某的命。但患者持續嘔吐,必須置胃管行胃腸減壓,如果不及時置管,很容易導致誤吸引起肺部感染等并發癥,但劉某頭部及顏面部腫脹明顯,當班護士置了多次沒有成功,匯報護士長。護士長立即把事情跟她說之后,楊慧娟即刻打的去了醫院,為了救治病人的生命,楊慧娟果斷評估患者之后,采取輕柔的動作為患者置了管,進行了負壓引流。防止了誤吸的發生。科室給她報銷打的費,她總回答:“挽救了一條生命,這錢我花得值得。”病人痊愈出院時,泣不成聲地握著楊慧娟的手說:“感謝你!美麗的姑娘!從你身上我理解了什么是白衣天使。”還有人叫她是“墊錢能手”的確,這些年她為三無患者住院不知買過多少早、中、晚餐。對于低蛋白患者,她甚至把家里父母吃的蛋白粉拿去給患者吃。她自己掏腰包為之墊錢捐款多達10余人,金額累計數千元。無數個這樣的點點滴滴譜寫著人生的感慨和崇高,折射出一個醫務工作者對人民大眾純真的情,深沉的愛。
事事先公后私 使她人生無怨無悔
從事護理工作多年來,楊慧娟一直保持著兩個習慣:一是手機全天候24小時不關機,二是不論刮風下雨或逢年過節只要科室需要幫忙都會義無反顧的支援。兩個習慣都是因為忘不了時刻讓她掛念的病人,在她的眼里,病人的健康高于一切。她年幼的兩兒子,因出生后均發生濕疹,久治效果不佳,常反反復復,查不出什么過敏原因,當媽的她深感問題嚴重,孩子的病必須盡快診治。聽人說上海兒科附屬醫院那里的專家有辦法,去那診治可能有效。然而,那陣子醫院神經外科剛剛組建,工作千頭萬緒,她剛去又實在無法脫身,于是有父母帶而為之。
要做一名讓病人信賴的醫務人員,她深知廉潔自律的重要性,始終恪守職業道德和拒腐防變的高壓線毫不動搖。傷口門診成立以來,很多患者都是經人介紹慕名而來,求治療傷口心切,每每都要送“紅包”表示,“紅包”動輒數百元,楊慧娟認為患者心情可以理解,但救死扶傷,撫平傷口是每一位醫務人員的天職,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只有為患者解除痛苦的義務和權利,決不可以收受患者紅包。有的實在推辭不了,她就將病人送的錢交到收費處抵扣病人的治療費。從醫14年來,楊慧娟先后拒收紅包數十次,累計金額超過數千元。楊慧娟常常告誡年輕護士:“要善于換位思考,體恤病人痛苦。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名有責任的護士,要有慎獨精神,力所能及的幫助病人,使他們盡快康復。
這位默默無聞的瓷城白衣天使,以高尚的情操,人格的力量樹立起當代護士的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