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轉站”到“院中院”的飛躍——訪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楊國華
時間:2015年01月29日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技能培訓
二院副院長楊國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醫院新打造的急診科最大的改變,在于功能的提升和擴展。“它打破了舊的急診模式,是一個全新的大急診概念,是一次質的飛躍。”
楊國華說,過去急診擔負的是單一中轉站功能,即便后來提出綠色通道概念,所強調的也只是被動為患者提供便利服務。例如,急診科收治了病人后,是轉到其他相關科室住院檢查治療。而新模式則注重院前急救,從運行機制設置上,保障了緊急干預時間上的無延誤,整個流程圍繞著搶救病人,是更安全快捷的生命急救。
楊國華認為,新模式更專業、更規范、更快捷,每一步流程都有具體規范要求,可監控。其最大的優勢還在于,它同時也擔負著貯備病人的功能,減少了病人投醫的盲目性。以往多數患者就診,說頭暈可能就進了神經內科,耳鳴可能就住進了五官科,也許很可能是其他的病引起,只有等會診才能確診。現在是急診病房完成必要檢查治療,確診后再分流相關科室。“就像到北京、上海大醫院看病,不可能立刻安排進院,而是門診檢查一段時期后再住院。”
他還告訴記者,急診能力和水平也是一個醫院綜合實力的窗口。近年來,國家對醫院的急診學科建設越來越重視,尤其對三甲醫院的急診,有很明確的規范要求和考核標準。這給醫院帶來了很大壓力,但也促進了醫院資源配置優化、人才隊伍培養和技術水平整體提升。“經過近10個月的三期建設,醫院基本實現了目標,如果我們急診做不好,其他科室就更做不好了,急診實力也是醫院的實力。”楊國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