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科劉少平:回報社會是種義務
回報社會是種義務
——《為了大眾健康格言錄》讀后感
藥劑科:劉少平
隨意翻開《為了大眾健康格言錄》,便被其深邃的思想和精彩的語言所深深吸引,眼球牢牢地被抓住,再也無法離開。這本富有哲理、耐人思考的書籍,飽含著老一輩醫學家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殷切希望,也體現著醫療衛生行業先進模范人物熱愛祖國,熱愛事業,熱愛病人,熱愛學生,不為名利所誘惑,救死扶傷,大醫精誠的精神。它帶給我們的啟迪和思索將是永遠值得領悟和珍惜的東西,不愧是當前衛生思想政治工作絕佳教材。
書中有句中國科學院吳孟超院士的格言我覺得特別好。他說:“一個人不論職位有多高,技能有多強,他畢竟仍是社會的一員,一個集體畢竟是社會的一小部分。社會給予了我們一切,我們也必須服務于社會。因此作為具有較高文化科學知識的醫務工作者,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語發自言者肺腑,震撼聽者心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回報社會其實是每個公民應盡的一種義務。只有這樣,社會關系才顯得和諧;只有這樣,人際關系才充滿友好。
然而,現實生活中都經?梢钥吹讲缓椭C的場面,聽見不和諧的音符。有的人一旦職位發生變化,眼睛便隨著職位升高而不斷上移,再也看不到民情民意,一心只盯著更高的職位而處心積慮,挖空心思,根本忘記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公仆意識喪失貽盡,最終難逃被人民唾棄的厄運,成為人類不齒的狗屎堆;也有的人一旦一技在手,或是小有名氣,便沾沾自喜,找不到北。不是以專家自居,便是以學者自翊。對領導、對同事、對病人比起功成名就前,態度已稍然發生了變化,再也不是服以指揮,和睦相處,熱情服務的那種情形了。更有甚者,只要稍不如意,便往沿海發達地區跑,便往高新區跑,唯一個“利”字是圖,再無他求。
之所以這些人會發生如此變化,是因為他們已泯滅了良知。忘記了回報社會乃是自己作為公民的一種義務,是責無旁貸的,也是理所應當的。殊不知,他們的職位及手中的權力是哪里來的?是人民賦予的!“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國家種紅薯!弊怨乓詠肀阌小皥陶䴙槊瘛钡挠栒],難道需要更多的說教嗎?當然不需,只要他尚存一些良知足矣。那些功成名就者,難道是個人的努力所得嗎?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漫長的人生之路哪一步也離不開社會的賦予。安定的社會環境,充裕的生活物資,良好的學習環境及受教育的權力,都是社會賦予的,都是人民賦予的,每一個人都要知恩圖報。
因此,我們必須牢記,回報社會是種義務,沒有任何理由予以回避。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顯得更加和諧,我們的生活才意境十足,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盛,永不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