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王云川:服務人民衛生事業
加強自身修養 服務人民衛生事業
急診科 王云川
近期,醫院組織大家學習《為了大眾健康格言錄》。該書收錄了古今中外醫學大家的名言警句。尤其是集中我國現代知名專家結合實際,在醫學實踐中得出的人生經驗、感悟、體會,深深地觸動了我。老一輩醫學科學家熱愛祖國、熱愛事業,熱愛病人,不為名利所惑,救死扶傷,大醫精誠的精神激勵著我沿著前人的腳步前進,積極投身人民的醫療衛生事業。
一、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
裘法祖院士指出:“一個醫生的真正幸福是用他自己的才智、辛勞換來病人的康復。”鐘南山院士也提出:“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必須具備這種品德。”作為一名在基層醫院工作的急診科醫生,我深深地感覺到責任的重大,利用醫院現有條件,讓病人花最少的錢,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急癥診療,搶救過程,為專科進一步治療提供正確的信息,從而使病人盡快得到正確、有效的治療而早日康復,應該是急診醫生追求的目標。急診科就診患者發病急,癥狀重,家屬焦急,容易對我們的工作產生誤解,不配合,漫罵甚至肢體沖突,我們都應該淡然處之,不要因憤怒蒙蔽智慧的眼睛,干擾診療思路,甚而發生差錯事故,損害醫院和患者利益。在抗擊“非曲”中英勇獻身的鄧練賢醫生曾經指出:“既然選擇了做醫生,就意味著付出。”華益慰醫生也指出:“選擇了醫生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選擇了犧牲。”急診科醫生對就診病人的既往疾病一無所知,加之防護條件有限,極可能付出自己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我們應該在這樣的思想準備。
二、刻苦鉆研醫學知識,提高職業技術水平
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院士指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必須善于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為我所用,保持學科特色及領先地位。”“救治病人就不要怕擔風險,前怕狼后怕虎,那么禁區永遠是禁區,病人也只能在醫生的搖頭及沉默中抱憾離世。”泌尿外科專家郭方祿院士也指出:“當前我們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我們要學習,引進先進技術經驗,提高我們的診療水平,更好地為患者解除病痛。”作為急診科醫生,必須掌握急診醫學及相關專業醫學知識,對就診患者的疾病主次輕重有良好的預判能力,利用臨床快速診斷技術并結合必要輔助檢查盡快找出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不能過份依賴輔助檢查,切忌因過濫輔助檢查而耽誤診療時間,延誤病情,這方面我們有太多血的教訓。學習醫學知識要戒驕戒躁,精益救精,切忌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一葉障目不見森林。醫學大家金壽山指出:“做學問,可以有一定造詣,但永遠沒有止境”就是這個道理。
三、關愛患者,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吳孟超院士指出:“病人就是病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對他們要象對待親人一樣。”吳院士就曾經用自己的稿費為一位身患肝癌的香港清潔工支付手術費,使患者得以康復,成為醫學界一段美談。華益慰醫生指出:“生病本來就是一件不幸的事,很多人有病治不起,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住院的,廉潔是醫生的本分,貪圖錢財,乘人之危根本不配當醫生。”急診科因為特殊原因經常收治一些無法支付費用的三無病人,我科人員送衣送飯,洗臉擦身是經常的事,使這一弱勢群體在生病治療的同時,還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我個人就曾經為一位波陽農民因低位胸梗阻三次摳除大便,深深地感動患者及家屬,為醫院贏得了社人效益,今后我們要一如既往地為患者服務,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作出新的貢獻。
四、凈化心靈,廉潔行醫,遵守職業道德規范
華益慰曾經指出:“如果一個醫生把錢看重了,就會把病人看輕。”骨科專家馮傳漢指出:“在醫療服務市場化環境里,有償服務是合理的,但超越法律、道德是不應該的。”在物欲橫流的當今世界,醫生應該自覺抵制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的腐朽思想的侵蝕,不要與別人攀比物質生活水平的高低,更應該將精力花在鉆研業務,切實認真地為病人服務的工作中,急診科醫生更不應該利用患者家屬急迫的心情,亂收費濫檢查,從而使真正有病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療,避免浪費有限的醫療資源。
《為了大眾健康格言錄》中的至理名言,激勵著我們一代代醫學工作者用有限的精力投身于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現階段醫療水平市場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只要我們刻苦鉆研醫學知識,切實認真地為廣大患者服務就能逐步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我們醫院堅信當前醫患關系的不正常現象只是暫時的,只是醫療服務市場化進程中的“陣痛”,只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醫療工作中,以滄浪之水清可以濯吾頭,滄浪之水濁可以濯吾足的君子之風,在實踐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養,那么醫患關系破冰的春天一定會早日到來。
黑夜給予我黑色的眼睛,而我要用它尋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