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劉萍:妙手仁心
妙手仁心
——讀《為了大眾健康》格言錄有感
骨科 劉萍
我是以一名醫學界的晚輩身份來拜讀這本好書--《為了大眾健康》格言錄的,里面收錄了古今中外340多位醫學大家、名老中醫、專家教授和先進模范人物的名言警句1156條。這些寶貴的人生經驗、感悟和體會給了我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深刻領悟到了我們人生的意義!那就是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讀罷這1156條名言,我感受著她樸實的語句,高尚的情懷。是啊!選擇了醫護生涯,就要隨時準備著。因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職業,它與生命息息相關,與良知緊密相連。在生命與良知面前,個人的任何委屈和虧欠都顯得輕了許多。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要使短暫的生命過得有意義,莫過于對祖國的醫學事業由衷地熱愛和不斷的奮斗。
行醫重在做人,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我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醫療事業中去,不計較個人得失,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去解除人民的疾苦。我們要向裘法祖前輩學習,他的格言是“一、二、三、四,即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三餐溫飽,四大皆空。”當我們樹立了積極的人生取向,并契而不舍地付諸行動,那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揚長避短,求得最充分的發揮,最佳的發展。
我們身上承載著高度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但行醫之難也是眾所周知的,它的奧妙、深遠需要我們一代代的學者不斷地探索,挖掘創新。古人講,行醫“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病人把生命交給了我們,我們怎能不感到恐懼呢?怎么能不用戒驕戒躁,謙虛謹慎的態度對待呢?所以我們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醫護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要有扎實的理論和操作技能,這便要求我們不斷的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雖然我們已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已經獲取了許多的寶貴經驗,但現代醫學已遠不是單純的經驗醫學,沒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深入地基礎研究的結合,就不會走在醫學科學的前沿。”
我們全國中醫學會原副秘書長趙全譯先生講的好“醫之為術,學之易而精之難,行之易而知之難。欲“精”欲“知”,必須有一番據經以洞其理,驗病以悟其義的扎實功夫。在我們醫療工作當中,還有一部分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按照前人的東西按部就班,事物在發展,形勢在前進,我們應活到老,學到老,不斷總結,不斷探索,向新的水平前進。
在文章當中我特別喜歡這樣一句話:“蓮,因潔而尊;醫,因廉而正。”短短數字,道出的是職業的精髓,治病救人是醫務人員的日常工作,也是應盡的義務,我們的身價也是不能用價格來衡量的,我相信,凡是立志為病人服務的人都不會把醫療技術當作變相的商品,都會是以受饋為恥的。
同時,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同情心、愛心、責任心、進取心及奉獻精神是構建良好醫患關系的重要條件。醫療事業是個與痛苦打交道的事業,患者是帶著肉體與精神上的痛苦來到醫院,希望醫院能解除他兩方面的痛苦。對于痛苦,特別是精神的痛苦,醫務工作者的同情心、愛心是最有效的解痛藥和興奮劑,讓我們以仁愛之心來愛我們的病人,愛我們的工作。
最后讓我以備受世界人民敬仰的醫學前輩白求恩的話來結束我的感受,也希望我們共同學習讓我們把利潤,私人經濟利益從醫務界里取消,把貪得無厭的個人主義從我們的職業中清除。讓我們把靠自己同胞的痛苦發財當作可恥的事情,讓我們重新來規定醫務界的道德標準--不是作為醫生之間職業上的一種成規,而是作為醫務界和人民之間的基本道德和正義準則。讓我們不對人民說你們有多少錢?而說我們怎樣才能最好地為你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