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朱亞平:手提南丁格爾之燈前行
手提南丁格爾之燈前行
神經內科 朱亞平
余謹于上帝及公眾前宣誓,愿吾一生純潔忠誠服務,勿為有損無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藥,當盡予力以增高吾職業之程度,凡服務時所知所聞之個人私事及一切家務均當謹守秘密,予將以忠誠勉助醫生行事,并專心致志以注意授予護理者之幸福。
——南丁格爾誓約
當翻開《為了大眾健康格言錄》的第一頁,南丁格爾誓約引入眼簾。讓我不禁想起參加工作的第一個護士節。舉著蠟燭神圣地宣過的誓言。那充滿激情而響亮的聲音再次回響在耳邊。在護理崗位工作了三年的我,經歷了太多生離死別,看過太多病人痛苦的表情,聽過太多家屬無奈傷心的嘆息聲、哭聲,漸漸變得麻木和冷漠。當初對工作的熱情,對患者的同情,在日復一日枯燥無味的打針、發藥中,滿滿的消失殆盡。而當再次看到這格言,短短的幾句話,象石頭扔進心里,泛起漣漪。
南丁格爾—護理事業的先驅者,正是用自己的一生去恪守這個誓約。她放棄上層社會優越的生活環境,毅然選擇護理這一神圣的職業。更是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率領38名護士奔赴前線。在那物品匱乏、水源不足、衛生狀況極差的情況下,竭力幫助每位傷員,終于使傷病員的死亡率由50%降到2.2%。她日以繼夜地照料著病員,每晚手提油燈巡視著,病人、戰士都尊稱她為“提燈女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正是她提倡的崇高人道主義精神。
相比之下,我又怎樣?就在前兩天,給一位患者打針時,一不小心,靜脈穿刺破了,患者手上頓時起了一塊血腫,立即招來患者毫不留情的責罵:“你怎么當護士的?這么不小心,技術太差就不要干這行嘛,那病人做實驗嗎?沒見過你這樣的”。從小嬌生慣養的我,哪受過這樣的委屈,頓時,眼淚在眼眶中打轉,跑回了辦公室。從那時,我就盡量避免接觸那位病人,害怕再起沖突。現在想想,為什么就不能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想呢?疾病已讓他們痛苦不堪,而自己的疏忽無疑又加了一層痛苦。的確是自己的錯,頓時明白了該怎樣做。再次出現在那位患者的面前時,我面帶著微笑,親切地問候,而患者的一句:“真不好意思,上次那樣對你是我不對,當時正頭痛,很煩,希望你不要在意”。將以前的郁悶一掃而光,我很欣慰,自己終于以真誠建立起與患者的溝通。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怎樣的一種奉獻精神?而護理工作正是需要這樣無私無盡的奉獻,這是在給予中收獲贊許,在付出中收獲尊重的職業。讓我們手提南丁格爾之燈,在這神圣的護理道路上,為著病人的健康與微笑,永遠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