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黨支部余恕玉:讀《格言》有感
親愛的各位醫界同仁,在談感想之前,我想站在病人的角度來談一談醫生應該做些什么,在這里我想引用一位臺灣網友寫的,題目叫《我希望遇到一個什么樣的醫生》的補充。
我希望遇到一個能夠真正關心我,愿意真正了解我的人,我希望他不只能治我肉體上的病痛,也能解決我靈性方面的問題,他最好是我們朋友,也是我靈性的導師。
我希望遇到一個不會在乎我是誰的醫生,不管我有沒有錢,我都愿意幫助我,在我最軟弱的時刻他能幫助我站立起來,在我最絕望的時候他能幫我重然信心。
我希望遇到一個體貼的醫生,他能知道我內心深處的秘密,能從我微小的一舉一動中,洞察我的心,讓我有被了解的感覺。
我希望能遇到一個知道如何才是真正溝通的醫生,他不會連都不看清我一下,他會隨時跟分享他心中的想法,讓我知道他,也讓他知道我的心情意念,我們應該要時常對話,不對話沒辦法了解對方在想什么。
我希望遇到一個真正懂得愛的醫生,他不只愛病人,他也愛那些跟他作對,排擠他的醫生,因為這樣就比較不會出現派系斗爭的局面,醫院的氣氛好,不管對醫生對病人都是一種福音,你說是嗎?
文章寫得樸實,但卻是精華,就像我們的心底希望的那樣,但在如今,物欲橫流的商品社會里,在眼前的這個世界里,人們甚至懷疑能達到這五個“希望”的醫生是否存在。甚于此,作為一名醫生,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自然而使要承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巨大壓力。是消極,是抱怨還是對現實去奮斗,這是擺在我們每一位醫生面前是的難題,我們不應該忘記踏進醫學殿堂之時的誓言,“為病人解除疾苦”、“為病家謀幸福”是我們醫者終生的奮斗目標。《左傳》有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外科開創人張孝騫教授釋之為“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學問要知不足。”這都是教導我們,醫乃仁術,醫者德為先。要對每一個病人不管他(她)們的性別,職業以及來自哪個階層都應該一視同仁,盡最大的努力為病人服務,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決不利用職務之便損害患者利益謀私利,爭取做一名能達到病人提出的五個“希望”這些要求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