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梗患者的奇跡——醫師聊天中發現危情!
3月4日上午,77歲的心梗患者謝寶根帶著老伴和女兒一起來到市二醫院住院部16樓心內科。那是他剛離開不久的地方,也是他幸運逃脫鬼門關的地方。
老人精神矍鑠,一點也看不出剛經歷了一場大難。只有那面紅紅錦旗上“仁心仁術醫德高尚 ”詞句,讓周圍的患者和家屬猜到:又是一個得救的幸運兒!
確實,回憶起10多天前發病,謝老的老伴和女兒都心有余悸。
2月14日上午,覺得胸口有點不舒服的謝老告訴老伴,胃好像不舒服,像是不消化,堵得慌,人也沒精神。老伴勸他,不舒服兩天了,不要扛了,還是去看看好。兩位老人便來到市二醫院消化內科門診。
10點半,值班的丁醫師正給老人看病,曾經的心內二科主任、現在的全科醫學科主任張景文,來找看診的丁醫生說事。丁醫生就說,你來的正好,幫忙看看這患者,好像不是腸胃問題。
聽老人訴說病癥后,張景文立即告訴老人,是心梗!趕緊直接去住院部十六樓,一刻也不能耽誤,住院手續后一步辦。然后他又拿起手機,通知了心內科。
心臟從來沒有問題的老人,半信半疑又有點害怕來到16樓心內科。此時已經快11點了,令老人想不到是,科里醫生早就等著他,很快一連串的監測檢查影像和數據,證實了張主任的判斷——急性心梗!
心肌就是生命。梗死的心肌細胞無法復生,更多心肌梗死會危及生命,即便及時搶救,殘存的心肌意味生存質量顯著下降和其他并發癥的可能。20分鐘內心內科骨干一一悉數到位,科主任、主任醫師吳民,介入室副主任醫師萬雪永、程王生等。看到專家到來,家屬意識到問題嚴重,很快就簽字同意手術。介入手術立刻進行。下午1點多,歷時3個小時的手術結束。焦急等待的女兒,看到幾個主任餓著肚子給老父親做了整整3個小時手術,滿懷感激,堅持要請醫師們去吃個飯,卻被婉言謝絕。
爭分奪秒的手術,為老人康復贏得先機。10多天后,老人康復出院,生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精神矍鑠,依然每天參加社區的娛樂活動。“真的非常非常感謝二院的醫師啊!”女兒感慨說,多年前父母也到二醫院看過病住過院,但感覺并不盡如人意。而這次卻讓她徹底轉變了看法。“真的變了,技術提高了,醫德醫風好了,醫師護士都很負責,變化太大了。”女兒還特意到醫院的信訪辦,表達對醫院和醫師的感激:“感謝醫院培養了為老百姓的好醫生,感謝好醫生救了老父親一命。”
而接過錦旗后的幾位主任醫師也風趣地回應老人:謝謝你們積極配合和信任,老人家,你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啊!
市二醫院心內科一個月20多臺介入手術
參與搶救的萬雪永說,進入2月份科里手術就沒停歇過,幾乎每天都有,連年三十都在做。就在他為老人中午做完手術那天的深夜,團隊還連續做了兩臺手術。氣候的溫差變化,是心梗的高發期,科里的醫師天天都在加班加點。
他還說,急性心梗病人中,有很多像謝寶根老人一樣的隱形心臟病患者,直到發作才會顯現。可是很多人因為對介入手術的擔心和誤解,錯過了黃金12小時介入手術期。其實介入手術不僅是心梗有效救治手段,也是越來越常見和普及的手術,它對患者康復后生存質量至關重要。老人康復的很好,很大功勞是及時入院,又在很短時間內就選擇了做介入手術,防止了心肌壞死面進一步擴大。
分管謝寶根老人的藍勝峰醫師說,2月份同樣有一位急性心梗患者案例,卻可以用來警醒患者和家屬。也是一位胸口不舒服的老人,因為不想麻煩家人,在家里扛了2天才被送到醫院,結果進院后連血壓都測不出來了,盡管看起來老人只是虛弱。入院后家屬對做介入手術又遲疑了很久,由于心肌已經大部分壞死,結果成功做了介入,還是出現了一系列并發癥,老人最終故去。“這就是心肌就是生命說法的來由,心臟血管堵死,心肌細胞就會壞死,失去功能,無法恢復。”
萬雪永還提醒患者和家屬,抽煙喝酒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有心血管病家族病史和不良生活習慣的高危人群,體檢時建議做冠狀造影排查,防止隱形心臟病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