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開見月明——市二醫院婦產科助患者圓“媽媽”夢
春分節氣,經歷了寒冬的樹木都在這個時節競相開放,桃花、櫻花、迎春花都開了!在婦產科的圈內有一句話:春天是孕育生命的季節!這是令人心生歡喜的好節氣!今天,讓大家共同來分享兩位母親的喜悅!
2012年經剖宮產得到第一個孩子的娟娟,從國家二孩政策放開之后,就一直渴望再要個孩子。2017年5月,娟娟終于懷上了二胎,可是,5個月后,產檢發現胎兒畸形,不得已忍痛做了引產。正是這次引產,胎盤粘連導致宮腔粘連,從2018年8月開始,娟娟經歷了四次宮腔鏡手術!她們幫助娟娟將一個幾乎半封閉的宮腔逐漸恢復到了正常形態。
2019年7月,好消息傳來,娟娟懷上了!由于懷孕之路的艱辛,無論是她們還是娟娟都不敢大意,早孕期就密切關注著她的情況,宮腔粘連的患者常常伴隨子宮動脈阻力的升高,不利于妊娠,她們給予了娟娟黃體酮和低分子肝素的治療,降低子宮動脈的阻力。前三個月總算平穩度過了!到了孕18周的時候,娟娟突然覺得分泌物增多了,有時還有點血絲,這可讓科室醫護人員緊張起來。通過B超檢查,她們發現娟娟的宮頸口已經擴張松弛了,也就是她們說的“宮頸機能不全”。這就意味著娟娟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流產。
在經過藥物安胎治療后,娟娟宮頸擴張的情況并沒有好轉,思慮再三,她們決定為娟娟施行經陰道宮頸環扎術。可是光經陰道宮頸環扎術就有三種方法,McDonald法是目前比較常用的手術方式,由于這種手術方式環扎的部位較低,手術成功率相對也偏低。Shirodkar法手術難度較大,但可以環扎到宮頸更高的位置,能取得更好的手術效果。可讓她們糾結的是,此時娟娟已經錯過了該手術方式的最佳時機(超過了孕18周),反復權衡之后,通過團隊激烈商討她們還是決定為娟娟施行Shirodkar法宮頸環扎術,并且進行改良,沒有選擇昂貴的Mersiline線,而是采用了最普通的絲線。手術進行的非常順利,但是術后的治療同樣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在用藥的選擇、藥量的多少、對胎兒是否會造成影響等方面,她們反復斟酌,可謂“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了,每天都在掰著指頭算周數,時間越來越接近她們預想的34周時,她們的心才慢慢放松下來!終于在3月16日,娟娟經剖宮產終于迎來了一位小帥哥。
無獨有偶,娟娟親密的“戰友”小李也在前幾天,迎來了她的雙胞胎寶貝!小李是一位不孕癥患者,多年前曾經因為宮頸病變行了宮頸利普刀手術。由于小李還有子宮縱膈的情況,影響胚胎著床,她們首先為小李進行了宮腹腔鏡手術治療,解決了子宮縱膈的畸形后,成功懷上了雙胎,這雖是個好消息,但是對于小李這樣做過宮頸手術的人來說卻有可能增加流產的風險。果然,孕6月時,小李出現了先兆流產的征兆,漫漫安胎日,從婦科轉戰產科,讓小李和娟娟成了親密的戰友,兩個人就住在相鄰的兩個房間,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同樣到了38周,小李順利的剖宮分娩了一對健康的雙胞胎寶寶!日前,小李的丈夫還特意送來了錦旗以示感謝!
也許,懷孕對大部分母親來說都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對于每個不孕癥患者來說,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甚至有人說是一部“血淚史”。然而,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相信通過醫患之間的共同努力,越來越多的不孕癥、習慣性流產、宮頸機能不全或者合并生殖道畸形等有不良孕產史的患者一定都會守得云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