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故事 讓患者有尊嚴的活著
守護患者的權利和尊嚴
理解患者的病痛和期望
關愛患者的生理和心理
用仁愛之心
過硬技術
贏得信任和尊重
近日,市二醫院普外二科病區上演了溫馨感人的一幕。患者程某女兒送來一面寫著“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字樣的錦旗,感謝劉建平主任及科室全體醫護人員。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程某7個月前因外傷導致乙狀結腸破裂,在某醫院行了乙狀結腸造瘺術。通俗滴說,就是將腸道的一部分外置于腹部表面,形成一個造口,用護具包裹住,替代原來的肛門功能。等造瘺口穩定后才能進一步做回納恢復正常。
程某已74歲高齡,身體異常虛弱,加上心里難以承受造口對外排泄,回家后便不愿再出門,整天躺在床上,心里期盼著早些將造瘺回納。
終于等到某醫院通知他復查的這一天,卻被告知不建議將造瘺回納。帶著失望的眼神,他又返轉幾家醫院均被婉言拒絕。后經人介紹,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到了市二醫院普外二科診室,那天正好是劉建平主任坐診,程某剛進診室,劉主任就聞到有糞便的惡臭。
詳細了解了病情后,劉主任準備為他檢查,程某下意識往后縮了一下:“主任...有點臟...”劉主任耐心安慰他以后,輕輕掀開了腹部衣服,惡臭在不大的診室里彌漫開來。他把頭偏向一側說:“劉主任,像我這樣沒法出門,這樣活著,一點尊嚴都沒有...”劉主任一邊安慰著他一邊仔細地為他進行檢查,發現造瘺口旁還鼓出一個蘋果大小的包塊,也就是說程某還合并有造瘺口周圍疝。
醫學是一門充滿不確定性的科學。更何況前一次手術是在別的醫院做的,肚子里面是什么情況,一切都是未知。但為了讓病人有尊嚴的活著,劉主任對程某的病情全面分析后,決定為他手術。
為程某辦理入院并完善相關術前準備后,劉建平主任與經管醫生宋偉林為程某在全麻下行乙狀結腸造瘺口還納+造瘺口疝無張力修補術,手術遠遠比之前預期要難的多,但憑著劉主任多年的經驗,都一一克服了。手術后,在科室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程某恢復很快,術后第三天,他就順利從肛門正常排出了大便,一個星期后,程某便可回家休養了。
劉主任接過錦旗時深有感觸:“希望他能有尊嚴地度過他的人生,這是對我們今后工作的肯定和鼓舞,也讓我們明白不僅要祛除患者病情,救死扶傷,還要讓患者有尊嚴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