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一位有追求醫生對患者的熱愛
結腸鏡操作時,內鏡醫師最怕穿孔,為做好腸鏡,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很多內鏡醫生曾絞盡腦汁。在學習腸鏡操作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親身體驗過普通腸鏡?
1.迷茫與困惑
結腸鏡操作有一些年頭了,現在仍覺得腸鏡難學、難做,曾將其難做總結為三句話:軟管進軟管、短管進長管、直管進彎管,必須承認,自己的內鏡操作悟性并不高。學習單人腸鏡的時候,進步緩慢,表現平平,操作快一個多月了,總是在乙狀結腸處徘徊不前、寸步難行,沒有一次成功的喜悅。
每每看到同一期學員順利抵達回盲部時,除了羨慕外,自己只能在迷茫、困惑、無奈、痛苦中度過。
為什么總找不著腔?
為什么總做不到頭?
為什么做的這么累?
為什么乙狀結腸這么難通過?
為什么鏡子在手中根本不聽使喚?
為什么總是會帶袢進鏡?
帶著迷茫和困惑,我反復翻閱了工藤進英的《結腸鏡插入法—從初學者到熟練者》和陳星的《結腸鏡單人操作與技巧》。然而,對于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書中內容看似言簡意賅,實則高深莫測,一時也難于領會。也許任何操作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操作數量的不斷積累、帶教老師的悉心指點,操作手法的努力體會,終于有一天抵達回盲部了,激動的心情可想而知。接下來的幾個月,我感覺越來越好,插鏡成功率也有所提高。欣喜之余,我發現自己每操作一例總是汗流浹背、腰酸手痛,以至于右手都起了三個厚繭;而且在操作中,大部分患者表情痛苦,到達回盲部時寶貴的鏡身也所剩無幾。
我想,雖然插鏡成功,但自己并沒有真正領會單人腸鏡操作的真諦。對患者的痛苦,內鏡醫生應該感同身受。自己何不設身處地嘗試一回呢?或許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操作,或許可以提高得更快。想起一些患者做腸鏡時的痛苦,起初自己一直沒有勇氣去面對。但想到自己的操作水平,想到自己的學習激情,我還是痛下決心,終于完成了操作者與受檢者角色的轉換。
2.體驗與收獲
那天腸道清潔干凈后,我一大早就來到了內鏡室,常規開機進入操作系統,自己擺好體位后就等著童老師來給我做腸鏡了。童老師桃李滿天下,乃內鏡室的單人腸鏡操作高手,是初學者最喜歡的老師之一。盡管自己很鎮定,但真正操作的時候內心卻不由地緊張害怕起來:做的時候會不會很痛?腸腔里會不會長東西?以至于剛進鏡的時候,肛管過度痙攣,插鏡好幾次才到達直腸內。此時,童老師一邊進鏡一邊和我交流起來,“你的腸道準備的不錯,你的腸壁黏膜很光滑……”,不知不覺,緊張的心情慢慢平復了下來。此時,我體會到,在操作過程中,我們真的需要時刻關注受檢者的內心感受,要盡量消除他們內心的不安和緊張感,這樣也許更有利于操作。
對于像我這樣的體型消瘦、痛覺又敏感者來說,乙狀結腸并不是那么好通過的。原因是消瘦者腸管銳角多,鏡軸容易偏離腸軸,容易帶襻進鏡。果真如此,通過乙狀結腸的時候,我疼痛難忍,那種感覺至今還歷歷在目,難怪好多人害怕做普通腸鏡!每一次叫痛的時候,童老師總是放慢速度停止進鏡,或適當吸引,或退鏡解襻,經過反復旋轉拉鏡之后,乙狀結腸終于短縮取直了。所以童老師總對我們說,腸鏡操作一半的時間要花在乙狀結腸上,乙狀結腸處理好了,下面的道路也就順暢了。事實確實如此,接下來降結腸、脾曲、橫結腸、肝曲、升結腸進鏡很順利,很快就到了回盲部、回腸末端,自己也感覺不到明顯疼痛了。現在操作腸鏡時,只要進鏡不順或患者痛苦,我都會思索著:是不是結襻了?是不是注氣過多了?是不是術后腸道有粘連了?帶著疑問,我總要不停的變換操作手法,或由助手輔助壓腹,或叫患者變換體位,力求使患者痛苦最小。
記得腸鏡操作時有一句名言:只有白癡才一往無前地進鏡。但對于初學者來說,進鏡時總喜歡一往無前,鏡子進去了就舍不得出來,自己也不例外。結果是鏡身越來越緊,襻曲越來越大,鏡身自由感沒了,患者肯定要叫痛了。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此時應該以退為進,退鏡解襻。多次嘗試之后,你會發現,鏡身自由了,腸腔也出來了。抵達回盲部后,接著就要退鏡觀察了,按照相關指南,我要求退鏡時間在6分鐘以上。童老師一邊退鏡觀察,一邊適當吸氣,還好腸腔并沒有什么大問題。待操作結束后,自我感覺良好,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受。接下來,我一鼓作氣,又體驗了一回普通胃鏡,而且還空著肚子操作了5例單人腸鏡……
3.對單人腸鏡操作的一點理解
盡管現在自己的操作經驗及水平仍十分有限,但經歷了那次普通腸鏡之旅后,我體驗了患者的真實感受,對單人腸鏡操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保持軸線短縮法是進鏡的基本原則,努力發現病變是檢查的第一宗旨,鏡身自由感是判定繼續進鏡與否的尺度,有時帶襻進鏡是被迫無奈的選擇,主動和患者談心極為重要,過份追求進鏡速度是功利和懶惰的表現,退鏡的時間同樣不容忽視。其實我們最應該感謝的是患者,沒有患者的付出,就不可能有內鏡醫師的進步,就不可能有醫學的薪火相傳。抱著一種感恩和責任,珍惜并善待每一位患者,現在每做一例腸鏡,我都力爭比上一例做得更好,進鏡時力求在痛苦最小的情況下做到最快,退鏡中細心觀察避免漏診。
相對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等高大上的技術來說,單人腸鏡是再普通不過的一項操作了。但我覺得,再普通的操作,再細微的事情,認真做好了,也就是事業!就像工藤進英,雖然來自某不討喜的國家,但仍然是我所尊崇的大師。他以培養內鏡醫生為己任,將結腸鏡單人插入法及大腸疾病的診療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并使之形成為系統的理論。
總之,對于內鏡醫生而言,如何在無痛或微痛的前提下,短時間內安全、舒適、順利的完成內鏡檢查,將永遠在路上。
作者簡介:
楊衛生,男,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肝病學分會委員,擅長消化系統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治。熟練掌握了單人腸鏡操作、內鏡下胃腸道息肉切除術、鈦夾止血術、粘膜切除術(EMR)等。
余恕玉
主任醫師、消化內科主任、大內科副主任
擅 長 功能性胃腸病、消化性潰瘍和大出血、重癥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及消化內鏡下的各種診療技術。
陳敏艷
副主任醫師、消化內科副主任
擅 長 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腫瘤、炎癥性腸病等消化系統疾病及各類中毒的診斷及治療。
丁元軍
副主任醫師、消化內科副主任
擅 長 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腫瘤、炎癥性腸病等胃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擅長內鏡下ERCP膽管取石術。
方年富
副主任醫師、消化內科主任助理 、內鏡室副主任
擅 長 消化系統疑難疾病診治及危重急癥搶救,ERCP、ESD等消化內鏡的治療。
余小燕
副主任醫師
擅 長 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癥胰腺炎及功能性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消化內科咨詢電話:8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