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愛滲入患者的心中——記2010年度市衛生系統內唯一的省勞模獲得者——沈國榮
從醫二十九載,有四年援外經歷的心血管病及內分泌疾病專家沈國榮,有“四不”:不熱愛打麻將、不應酬、不收紅包、不要回扣。目的只有一個:清清白白做人,爭分奪秒學習。
2010年12月底,作為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大內科副主任,現任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沈國榮被當選為省勞模,認識的人都為她高興,因為大家都知道她被授予此榮譽,當之無愧。
四年突尼斯助醫生活,受人敬仰
沈國榮,1982年畢業于江西醫學院。畢業分配時,她像同時代的許多青年一樣要求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自身的醫學事業,結果到了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一干就是29年。在這段漫長的日子里,沈國榮刻苦努力、工作上進,在日常工作中與各種疑難雜癥作斗爭,并秉承高超的技術、高尚的醫德之風,與純樸且需要幫助的患者心心相印,并為此養成了自己性格中根深蒂固的隨和、善良的個性。
因業績突出,1994年至1996年,2000年至2002年,沈國榮兩次被江西省衛生廳選派為中國援突尼斯醫療隊心血管病專家,赴突尼斯工作。期間,她兢兢業業,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在助醫的日子里,攻克了當地各種疾病難題,且練就了一口流利的法語。也正因為如此,沈國榮在突尼斯的助醫生活里,與異國的患者沒有基本的語言障礙。
據了解,沈國榮在突尼斯的四年生活與工作,受到當地同行及民眾的尊重與敬仰,同時獲得援助地區省長專門嘉獎,以及回國后,被江西省衛生廳授予“優秀援外醫療隊員”的光榮稱號。
沈國榮說,在突尼斯,中國的援外醫生與東歐國家的醫生相比,享受的待遇完全不一般。那里的醫院把東歐的醫生,更多看作是從國外聘用過來的醫生,并認為東歐醫生助醫是一種職責與義務,而中國醫生,除了在生活上享受當地院領導高度的關照,還更多注重彼此的感情,或者說,他們把熱情與關心已經在意義上,上升到建立及維持兩國的長久友誼。“當然,我們也時刻保持謙遜的態度,維護好中國在國際上的友好形象。”沈國榮微笑地說道。
她有著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
對于一個醫生而言,把患者從死亡的懸崖邊挽救回來,或許是他們心靈上的最大安慰。然而在沈國榮的醫學生涯里,類似救死扶傷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余樂華(化名),在前期因突感頭暈、胸悶,被抬到景德鎮第二人民醫院救治。當時入院時,余樂華已休克,并被診斷出急性下壁加廣泛前壁心肌梗塞,可以說患者當時的病情是非常的危重。而沈國榮知道這個情況后,便立即實施搶救計劃,插入臨時心臟起搏器,進行輸液升壓、溶栓等治療。直到凌晨一點,余樂華的病情才得以控制,而此時的沈國榮,已疲憊不堪,只能拖著勞累的身子回家。
市民楊先生是一位患有糖尿病合并胰腺的腫瘤病人,曾在上海東方肝膽醫院放置支架治療,但出院后卻屢次因寒戰高熱而多次再入院。最終由于各種因素,楊先生便回到景德鎮進入二院內分泌科治療。期間,在沈主任的細心照料下,楊先生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轉,可是出院兩三個月后,其病情卻再次發作。面對多次如此反常的病痛,楊先生苦不堪言。但好在沈主任有著多年的經驗,推斷出病人支架放置的位置不妥,才是導致病人反復感染的原因,并建議患者回到上海重新更換支架。據了解,更換支架后,楊先生的感染情況便再也沒有發生。也正是如此,使得楊先生如今只要一有毛病,就找沈主任。
另外,還有一位景德鎮姑娘。前幾年,她在韓國留學,得知自己患有甲亢,便通過在景的父母聯系,多次致電沈國榮咨詢有關治療甲亢的知識。然而沈國榮每次都不厭其煩且很真誠地告訴她日常注意事項,及治療知識,使得女孩病情長期得到控制。直到畢業回國后,女孩便第一時間來到二院,感謝昔日里幫助她的恩人——沈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