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的病痛一朝去除————市二院成功為一名患者開展巨大心臟腫瘤切除術實記
走進ICU病房,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溫馨畫面,看到的是醫生與護士忙碌的身影。66歲的病人范銀為半躺在床上,享受著醫生在給自己檢查病情,小護士在給自己喂著粥的“高級待遇”。著實讓她感覺到家的溫暖,她總有千言萬語想說,但剛剛做過大手術的范銀為只能不時地用微笑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第一次暈倒讓她沉受二十年的病痛
1988年一天下午,患者范銀為在田里務農,突然之間感覺到身體不適,體力不支,隨即出現頭暈、眼花、嘔吐等癥狀,去附近醫院就診,醫院當時環境差,醫療技術水平相對較低,針對范銀為這樣的病情只能對癥處理,做一些常規檢查。據病人家屬透露,醫院當時給患者診斷為“癔病”,在短時間內以當時的醫療條件是不可能得到徹底根治,如果想要進一步治療還需到大醫院看看,但不能保證有非常理想的效果。聽到醫生分析,患者范銀為有所考慮,她出身在農村,一家務農,年收入本來就不多,況且上有老下有小,如果這時候花大多的錢去給自己治病,怕人財兩空,考慮再三,她叫醫生給自己開了些藥在家慢慢治療,希望有所轉機。就這樣,一晃二十年的光陰,范銀為天天靠著大把的藥物維持著生命,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
第二次暈倒讓她重獲新的生命
就在今年3月14下午,患者范銀為再一次暈倒被家人送往景德鎮市第二醫院,此時的范銀為極度消瘦,體重只有37公斤,臉部發黑,沒有一絲血色,被家屬抬入醫院,病人已經意識模糊,糊言亂語,生命垂危,經神經內科醫生收往入院治療,通過一系列的對癥處理,病人逐漸恢復了意識,但病情不夠穩定,不定時的出現昏迷狀態,通過心電圖、彩色B超等輔助檢查,醫生發現,病人不僅患有腦梗塞,還有嚴重的心肌梗塞伴腎功能受損等癥狀,更為嚴重的還有左心房巨大腫瘤,每一個病種都隨時可能導致病人死亡,更何況三種病加在一起,情況變得更加緊急。
病種診斷清楚了,病人再一次由神經內科轉往心血管內科救治,醫院也幾次組織院內大內科、心血管、心胸外科專家會診,最后患者被診斷為腦梗塞、巨大心臟腫瘤,必須通過手術治療,病人才能得到徹底根治。二十年的病痛,范銀為有種劃開云霧見寧日的感覺,終于明白自己得了什么樣的病,同時也明白了自己的病并不是沒有治好的可能性,而是沒有找到一個可以為自己治病的好醫院、好醫生。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心臟手術是一個難度非常高,風險非常大的外科手術,不僅需要豐富的醫學理論知識,還要有很長時間外科臨床經驗。作為副院長、心胸外科專家王學民,他深深地知道自己責任的重大,每一次做心臟手術他都非常謹慎認真,這次更不例外,由于患者范銀為病程較長,體質較弱,這必然給心臟手術帶來了一定風險,住院治療期間,副院長王學民一天不少于6次的探視,承擔著營養家、心理專家、心胸外科專家等多種角色,一邊讓病人多補充營養增強體質,一邊開導病人,加強病人戰勝病魔的信心等等。病人家屬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們為選擇這家醫院治病而慶幸,有這樣的負責任好醫生更是放心。一周的時間過去了,范銀為因為得到妥善的治療病情有所好轉,臉上有了二十年來從未有過紅潤與笑容,雖然手術還沒有開始,但她對王副院長的醫療技術有很大的信心,她愿意以生命相托。
23日下午,一切手術前期工作都已經準備就緒。在手術室里,看到的仍然是醫生與護士穿梭的背影,聽到的是醫療器械的和心電監護儀的聲音,一切井然有序。這時,副院長、心胸外科專家王學民整裝上陣,從為患者開胸到打開心包,從打開心包到讓患者心臟停止跳動,從心臟停止跳動到為病人切除粘液瘤,然后恢復心跳,每一個環節都極為重要,需要麻醉師、灌注師、手術護士全力配合。臺上的王學民是那樣專注,手上不斷舞動著手術刀、止血鉗,每一個動作都那么輕柔,晚上七點四十分,手術獲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