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當前,卻無福享受?預防食物過敏,教你幾招
食物過敏是部分人群對某些食物產生的一種不良反應,屬于Ⅰ型變態反應(外界的抗原性物質進入體內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相應的抗體IgE)。截至2016年4月,國際免疫聯合會(IUIS)及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并命名的食品致敏原共計297種。食物過敏反應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和性別的人群,但好發于嬰幼兒和女性,主要與個人體質有關。
食物過敏起病快慢不一,病情輕重也不同。有的食物過敏在進食后數分鐘即起病,叫速發型食物過敏。其癥狀明顯,甚至比較嚴重,表現為嘔吐、腹瀉、呼吸困難、喉頭水腫等。但常見的是進食后數小時甚至幾天內發生的過敏反應,叫遲發型食物過敏,多表現為胃腸不適、皮疹等。
如何預防食物過敏
輕癥的食物過敏可自行緩解或通過口服藥物治療,癥狀嚴重的小部分人可出現過敏性休克,需要及時救治。食物過敏無法治愈,多反復發生,所以預防是關鍵。如何預防食物過敏呢?下面給大家一些建議。
不吃含致敏物質的食物
我國現行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要求,預包裝食品標簽對8種致敏物質進行標注,包括含有麩質的谷物及其制品、甲殼綱類動物及其制品、魚類及其制品、蛋類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堅果及其果仁類制品。加工過程中間接帶入或可能帶入的致敏物質,可以在配料表附近或其他位置加以提示。含有這8種致敏物質的食物是導致中國人食物過敏的主要原因。預防食物過敏,有效方法就是不吃引發過敏的食物。一般來說,家庭加工食品比較容易做到,但如果食用預包裝食品,就要格外關注食品標簽,養成吃之前仔細查看致敏物質標識的習慣。
合理選擇替代食物
調查表明,嬰幼兒食物過敏是嬰幼兒繼發性營養不良的原因之一。以乳汁為主要食物的嬰幼兒,如果對乳汁過敏,必須要選用適宜的替代食物,否則會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大影響。為解決嬰幼兒過敏者的飲食安全和營養健康問題,我國批準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簽上寫有批準文號為國食注字TY+8位數字)。家長選擇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時,要選擇國家批準的正規產品,并在臨床醫師或臨床營養師的建議和指導下使用。臨床醫師或臨床營養師要密切隨訪和及時調整過敏者的食用方法,以保證營養素的膳食供給量滿足其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
對于兒童和成人來說,不吃含致敏物質的食物,不能做到食物多樣化,可能導致膳食平衡被打亂,所以也要采用替代食物。選擇替代食物時注意三點:首先,要秉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同類食物互換的原則,比如對含麩質谷物及其制品過敏的人,要選擇同是谷薯類、無麩質的食物來替代,比如大米、小米、玉米、藜麥、蕎麥以及馬鈴薯、紅薯等。其次,考慮到不吃某種食物會導致身體虧欠營養素,要選擇能彌補該營養素不足的食物,比如牛奶過敏的人,如果長期不喝牛奶,可能導致鈣攝入不足,需要適當多吃其他富含鈣的食物,如蝦皮、雞蛋、豆腐、芝麻醬等。另外,替代食物也要多樣化。我們知道,每種食物的營養成分都不同,一種食物不可能完全替代另一種食物,只有食物多樣化,才能在不吃某種食物的情況下,仍然能實現平衡膳食。
注意食物中的隱蔽致敏物質
一般來說,食物過敏的人很在意自己的飲食,正常情況下出現的致敏物質都會被小心避免。而有些致敏物質的存在往往不易被發現,比如那些正常情況下不存在、在交叉污染情況下引入的致敏物質,或者食物中的隱蔽致敏物質,引發過敏就會防不勝防,可能對少數非常敏感的人構成危險。研究表明,幾毫克花生蛋白就能引發過敏,而一顆花生含有的蛋白在300毫克左右,也就是說,一顆花生就完全足夠引發過敏反應。對花生過敏的部分人群,要格外注意避免吃任何可能含有花生蛋白成分的食物,如冷榨或者提取工藝制取的花生油,以及裝過花生制品容器所盛裝的其他食物。
不要盲目忌口
有的人沒有到醫院就診,就自行判斷對某些特定食物過敏,此后嚴格忌口,由此形成心理暗示,使得身體對這些食物產生抗拒。長此以往,將影響膳食平衡。建議在忌口之前先經臨床醫生診斷,查明致敏物質,以決定對哪些食物需要忌口。
嘗試其他有益的飲食
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D可能有助于防止食物過敏,腸道益生菌可緩解食物過敏。這些研究結論目前來說雖有爭議,但多到戶外活動,每天曬太陽半小時以上,促進機體合成維生素D,多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酸奶和飲品,改善胃腸道微環境,都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體質,對預防過敏有一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