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飲食≠天天吃素
相信大家對醫院里這個場景很熟悉:不舒服?你要清淡飲食!生病了?你要清淡飲食!大病初愈?你要清淡飲食……很多人堅信清淡飲食的好處,因為平時自己大魚大肉而導致了疾病,所以很多人錯誤地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清淡飲食就是。
這是錯誤的做法,如果每天只吃這些食物,往往會造成營養不良、貧血、免疫力降低等問題。水煮青菜這樣的“吃草”式飲食。
醫生所說的“清淡飲食”到底指什么呢?
清淡飲食是相對于“肥甘厚味”而言的
所謂肥甘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膩、甜膩的精細食物或者味道濃厚的食物。
這類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容易造成肥胖等不良影響;而且過食油膩食物,還會減弱消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影響對營養的正常吸收。
所以,清淡飲食并非只吃青菜,只是建議不吃過于油膩、甜膩,以及味道過重的食物,若是用大量食用油炒,即使是青菜也不算清淡的飲食哦!
錯誤的清淡飲食,有哪些危害?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物質。在合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中,有8種是人體不能自身合成,只能靠食物供給的。然而,植物細胞不但蛋白質含量少,且細胞被細胞壁緊緊包裹,所以,植物細胞蛋白質人體不易吸收。但動物類蛋白食物含各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易被吸收,這是植物類蛋白食物遠不及的。所以,如果長期吃素,將會導致虛弱、無力、面色蒼白、容易疲乏、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嚴重缺乏營養時甚至會造成結石、骨質疏松、癡呆等疾病。此外,長期吃素容易導致脂肪運輸異常,脂肪在肝臟滯留,會引起脂肪肝。《分子生物學與演化》雜志刊登一項研究指出,連續幾代吃素,甚至會導致基因突變,增加患癌癥與心臟疾病的風險。
大多素食者食物來源為豆類和谷物,而其中的蛋白質會妨礙鐵的吸收,缺鐵會導致缺少血紅蛋白,就可能引起貧血。由于血液的攝氧量大大減少,心肌得到的氧需求量明顯不足,心臟加大工作量,使心肌耗氧量驟升,最終心臟不堪重負從而誘發心絞痛。
真正的清淡飲食是怎樣的?
清淡飲食的基本含義是指低食鹽、低油脂、低辛辣、低膽固醇、低精制糖。
1、葷素搭配。完全吃素有一個問題,就是容易缺乏蛋白質。素食食物中,除了豆類外,其他食物蛋白質含量都比較少,且營養價值較低。而肉類食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
2、控制油鹽糖的攝入量。油炸食品確實口感較好,但很容易造成油脂過高,而且油炸會導致營養成分流失,成年人每日攝入的油量應控制在25-30克;除了菜里的鹽,一些零食、榨菜、番茄醬等都含有鹽,因此會不知不覺攝入很多鹽,成人每日鹽攝入量應不超過6克;攝入過多糖會影響糖代謝功能,兒童、老人的代謝功能很弱,更應堅持低糖,成人每日添加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5克以下。
3、多樣化。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提供全部營養,建議每日應攝入谷薯類、蔬菜、水果、肉、蛋、奶、水產品等多種食物。
清淡飲食的最佳搭配
清淡飲食應該做到食物多樣化,在減重飲食中要確保營養進食的合理性,千萬不要忽視這7類食物!
1、水果。水果是日常飲食中補充維生素的重要來源之一,對于調節體內代謝極為重要,另外多吃一些蘋果、橙子、草莓、獼猴桃這樣的高纖水果,能夠促進我們的新陳代謝。
2、蔬菜。蔬菜也屬于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且含有營養豐富的抗氧化劑、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腸胃正常消化的重要保障。
3、豆制品。豆制品含有和肉類媲美的蛋白質,但熱量卻非常低;同時大部分豆制品含有大量的纖維,對于分解脂肪及抑制脂肪堆積極有好處。
4、瘦肉。瘦肉富含蛋白質,足夠為我們身體提供每天所需的蛋白質。而且瘦肉富含的鐵元素和鋅元素,也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必要元素,相比果蔬來說,瘦肉中的含量要高得多。
5、魚類。魚肉富含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維生素,非常有利于為人體提供營養元素;魚肉肉質鮮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來更覺軟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魚肉還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于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6、雞蛋。雞蛋中高含量的蛋白質、氨基酸的構成與人體極為類似,所以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雞蛋的飽腹感極強,減重的時候吃個雞蛋,對于延緩饑餓,減少食量很有幫助。
7、牛奶。適量的牛奶能夠補充我們身體中所需要的能量,并不會給我們身體帶來額外的熱量和脂肪,同時也有利于身體吸收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