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補腎
“一年之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黃帝內經》中給出了四季的養生原則。只有順應自然物候的更替和變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養生、益壽延年。冬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陽氣潛藏,陰氣盛極。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注意顧護陽氣,著眼于一個“藏”字。
冬藏藏什么
一、藏身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外出衣著過少易感冒耗損陽氣,穿著過多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于侵入,人體將會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冬季穿衣一定要依據溫度隨時調整。立冬以后一定要保護好:腳,頸,膝蓋,腹部,肩膀。
二、藏肝腎。寒與腎相應,最易消耗腎的陽氣,陽氣一傷,人就容易發生腰膝酸軟、易感風寒等癥狀,因此在冬天一定要注意養腎。條件允許的時候要適度運動,活動筋骨。
三、藏能量。“冬季一進補,來春打老虎”,老話是這樣講的。冬要溫補,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選擇的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
冬季養生原則
一、心理調節:應做到精神安靜,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動,才能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這樣便可做到“無擾乎陽”,養精蓄銳,有利于來春的陽氣萌生,也利于預防春溫之病。
二、運動原則:冬日雖寒,仍要持之以恒進行鍛煉。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霾中鍛煉。鍛煉前做好準備活動,鍛煉前后注意衣物的適當增減,不要穿濕衣服,預防感冒。
三、飲食原則:冬季飲食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此時脾胃機能每多旺盛,是營養物質積蓄的最佳時機,正合冬藏之意。
養腎訣竅
《黃帝內經》有云: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長夏、肺主秋、腎主冬。那么我們該如何在冬季養腎呢?
食補
多吃養腎的食物:羊肉,核桃仁,韭菜蝦仁,黑豆,黑芝麻,肝腎同源的食物也可以:枸杞、乳鴿、墨魚、烏雞、牡蠣,不過還是需要根據個人情況來調配飲食。
搓后腰
常搓后腰,能溫煦腎陽、增補腎氣、暢達氣血,簡單有效。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臀裂處。每次做50-100遍。
陽光下運動
在戶外,汲取天地間的陽氣,再加上運動促進氣血流通,補腎效果更好。冬天經常在沒風的地方,曬曬后背,溫補一身的陽氣。
提肛運動
提肛運動,古人也叫撮谷道,是比吃藥還好的補腎法,也是很好的回春大法,通過提肛運動的一升一降,一呼一吸,可以補陽,固精益腎、延緩衰老。
勤練吐納
腎氣主宰腎臟的正常功能活動,包括生殖、生長和發育機能。補腎氣可常練習呼吸吐納:呼,將體內的濁氣呼到底,廢氣排出;吸,將清氣吸入到腎,可以濡養腎臟、補充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