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椎間孔鏡治療腰間盤突出癥
椎間孔鏡技術是目前治療腰間盤突出癥最微創、最安全、最經濟的技術!景德鎮二院骨二科已成功開展幾十例椎間孔鏡技術,創傷小,效果立竿見影!
腰間盤突出簡介
腰間盤突出癥發病率較高,發病的原因是退變的腰間盤髓核組織向后方突出,從而壓迫后方的神經,典型的臨床表現是放射性的腰腿疼痛。輕度患者疼痛不適,重度臥床不起,徹夜難眠,好發年齡在20-60歲。
椎間盤突出的治療
傳統椎間盤突出癥通常是開放手術,手術要在脊柱椎板上開窗或者行椎板的切除,也就是在完整的脊柱上打開一個手術的入口才能完成手術,創傷較大。
而椎間孔鏡技術,是利用人體固有的椎間孔通道完成的,切口僅需0.7cm左右,通過小切口利用椎間孔置入工作導管和內窺鏡,實現鏡下可視性的髓核摘除,整下手術過程中沒有造成脊柱完整性的破壞和損傷,是真正的微創技術。
椎間孔鏡技術的原理
椎間孔鏡技術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是利用一個0.7cm的切口,經皮通過椎間孔建立一個到達椎管的通道,再連接內窺鏡從而實現在鏡下直視下對突出髓核的摘除。
第二部分:連接內窺鏡后,便在鏡下實現髓核的直接摘除。摘除壓迫神經的髓核后,便可以清楚地顯露出神經根(最后一張圖橫形條索狀結構),神經根由于解除壓迫松動,表面開始充血,患者的癥狀也就消失了。
椎間孔鏡技術的優勢
通過上圖片,可以看出椎間孔鏡和開放手術對比具有顯著優勢。總結一下孔鏡優勢以以下幾點:
1、微創手術,切口僅0.7cm左右
2、局部麻醉,避免了全麻的手術風險
3、出血量少,出血一般僅5-10ml
4、費用大大減少,一般僅為開放手術的1/2-1/3。
5、術后恢復快,術后可立即下床活動和進食
病例介紹
景德鎮二院骨二科已獨立開展多例椎間孔鏡技術,效果良好
1、患者男性、64歲,腰4-5左極外側椎間盤突出癥
術前患者行走困難,疼痛明顯。
通過椎間孔鏡技術,摘除大量退變髓核組織,患者術后疼痛立即消失
術后第二天,患者下床活動,行走正常,疼痛消失
2、患者女性,56歲,L4-5右側椎間盤突出伴脫垂
術前患者疼痛明顯,移動困難,每天需要打4-5針止痛針
通過精準靶點穿刺,取出脫垂髓核。術后疼痛立即消失。
椎間孔鏡技術利用椎間孔通道,在局麻下完成手術,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的優點,由于它的諸多優越性,目前國際脊柱外科領域已經公認椎間孔鏡髓核切除術在將來會成為該領域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