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肩熬”,叫做鈣化性肌腱炎
王阿姨最近患上了一種怪病,肩關節疼的要命,尤其是晚上,吃各種止痛藥,甚至肌注強效的鎮痛藥度冷丁,都無法讓她夜間入睡,用她自己的話講,把這個胳膊剁下來的想法都有。究竟是什么病,讓王阿姨如此倍受“肩熬”。
經過入院后的查體,及相關的X線,磁共振等相關檢查,以及后來的肩關節鏡鏡下證實,我們確定這種所謂的怪病,其實就是一種名叫鈣化性肌腱炎的疾病。肩關節主要發生在岡上肌腱,據統計,“五十”肩中,有15%是與此病有關。
早在1934年,骨科大師寇曼(Codman) 就曾指出這種鈣化性的肩痛怪病 ;但就如同凍結肩一樣,醫師對它感到困惑與不解。 一直到90年代,加拿大醫師烏托夫(Uhthoff) 等的不懈努力,這種怪異肩痛的神秘面紗才被揭開。
原來,鈣化性肌腱炎是一種反應性肌腱炎 (Reactive Tendinitis)。反應性肌腱炎可以在許多肌腱發生,但以發生在肩袖最常見。一般來說,其病理過程可分為四期,鈣化前期、鈣化形成期、鈣化吸收期、鈣化后期,疼痛最劇烈的時候,是這種鈣化斑塊吸收的時候,一旦被吸收后,疼痛也就隨之消失。
那么是不是只要你撐得住,它就奈何不了你? 但事實不然;目前,仍無法預測吸收是不是能順利進行?進行多久?吸收是否一定成功? 常常看到的是:鈣化后,拖了很久 就是不吸收,成了固定的病灶,甚至繼發肌袖的破裂。
所以對于有些頑固性疼痛,經保守治療無法緩解或病程長的患者,應盡早采取手術治療。如此不會無謂的拖下去、使病情惡化 或引起肌袖的破裂。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這種怪病完全可在肩關節鏡下完成,肩關節鏡能直視下將病灶清除,并能根據肩袖損傷的程度進行縫合。
由于是微創手術,王阿姨術后傷口恢復很快,而且難以令人置信的是她術后從來沒感到過自己的傷口疼痛,其實不痛肯定是不存在的,即使再微創的手術多少都會稍有疼痛,只不過是術前的疼痛程度太大了,術后一點輕微的疼痛對于她來說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