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癌高發、年輕化,你需要知道這些:腸鏡檢查,做還是不做?
在我國,大腸癌已經成為高發癌癥之一, 而且發現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大腸癌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國大腸癌的平均發病年齡是48.3歲,比美國人腸癌的平均發病年齡(69.8歲)整整年輕了20歲。
雖然大腸癌是高發癌癥,但也是可以早期篩查、預防和治療的癌癥,如果能早發現、及時治療,大腸癌的治療效果存活率很高。
大腸癌的致癌因素包括肥胖、吸煙、過度飲酒、過多攝入肉類、缺乏體力活動等,還與家族史、遺傳因素以及其它腸道疾病等有關。個人差異,風險也不同,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患大腸癌的,其風險會增加兩到三倍。
大腸癌早期癥狀既不明顯也不典型,非常容易被漏診。常見癥狀包括便血(常常會被誤認為是痔瘡),黑便,排便習慣改變(突然便秘或腹瀉,大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等),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變形等),腹脹、腹痛,不明原因的貧血或消瘦等等。每個的身體狀況,生活飲食習慣不同,排便習慣也不同。所以,要知道自己正常的狀態,多留心觀察任何新的變化。
大腸癌篩查方法有多種,腸鏡是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腸鏡不僅可以直接檢查腸道,同時還可以在鏡下對病變進行切除。而且現在開展的無痛腸鏡檢查,幾乎沒有知覺,睡一覺就完成了檢查。
哪些情況需要進行結腸鏡檢查呢?
1)懷疑有大腸疾病。臨床表現包括:腹痛、腹脹、腹瀉、便秘、便血、黑便、消瘦、排便異常等。
2)腫瘤性病變篩查。包括健康體檢、大腸癌高危人群的篩查,、全身性疾病或轉移性腫瘤需要排外腸道病變。
3)大腸疾病的隨訪:如結腸癌術后、息肉切除術后、炎癥性腸病藥物治療后需定期腸鏡隨訪者。
總之,當有腸鏡檢查的適應癥時,還是趁早做吧。我們應該好好重視自己的腸道,及時進行腸道疾病的篩查,爭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受益,遠離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