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時節話養生
夏天,天氣炎熱。中醫講是“暑氣”當令,人體此時外周毛細血管擴張,以利于散熱,而人體內部的大血管相對供血不足,所以夏天我們身體里的陽氣是相對不足的,“冬吃蘿卜夏吃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尤其對于30歲以后的人,人體在25-28歲達到陰陽水平的最高峰,之后開始緩慢下降,30多歲的人便會開始感覺精力、體能都不如從前。所以中醫觀點認為,即使在夏季,還是建議也需適當控制喝冰水、吃過涼食物,因為常溫或略高于常溫才是人體最喜歡的。
夏至,人們偏于懶散,因為夏季氣溫上升,空氣中濕度增加,體內汗液無法順暢地發散出來,人們就會感覺憋悶,像在蒸鍋里一樣,全身沒力氣,免疫力下降。
養生講求精神上要放松愉悅,人在這種狀態下整個機體的氣機是順暢的,新陳代謝正常運轉。這時要晚睡早起,結合午休,有助于恢復體力,同時要保持個人衛生,因為天氣濕熱,細菌真菌這些微生物是繁殖的最佳時期,夏天的菜餿的快也是這個原因。
“先渴而飲”,在感到口渴之前就要喝水。
說一點養生的竅門,保持氣機平和是很重要的,比如下了班剛或者剛剛跑完步到家,剛好做好了飯,不要馬上吃,先坐下來喝杯水,緩一緩,走一走,舒展一下身體,或者吃點水果,補充下糖分,歇了10分鐘,再開始吃飯,或者已經上了飯桌了,就先慢慢喝碗湯,效果也是一樣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氣機平和下來。
這段時間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綠葉蔬菜及苦瓜、黃瓜等時令蔬菜,口味以酸甜為主。辛辣油膩的要少吃。
酸味的食物:像西紅柿、檸檬、楊梅、葡萄、山楂、菠蘿等,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避免流汗過多耗氣傷陰,或者涼拌菜里加醋,能健胃消食,預防胃腸道疾病發生。
夏天的高溫讓人的汗液大量流出,體內的各種電解質、營養物質也隨之流失,體內水分和其他物質流失過多,影響人的脾胃功能,引起食欲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這時候多喝點湯湯水水,不僅能預防中暑,還能增進食欲。
宜:蔬菜、水果、豆類(綠豆、紅豆)換著花樣吃,保持攝入的維生素營養物質多樣性。
忌:辛辣油膩,吃辛辣油膩食物脾胃功能壓力大,加上夏天本身脾胃功能就弱,就容易鬧肚子,偶爾吃吃還行,要給脾胃一個恢復適應的時間。
食物:冬瓜薏米粥、綠豆薏米粥、銀耳百合粥,各類湯,綠豆湯、補充水分和糖分,保障我們身體能量和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