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過后保健康
近期,我市連降暴雨,多處受洪澇災害,洪澇造成直接的各種損害之外,洪水的環境健康危害也不容忽視。洪水中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微生物會隨著洪水的傳播而擴散,災后我們如何正確應對?災后有哪些需要防范的常見疾?洪災期間的健康錦囊送給您!
一、飲食健康講衛生,病從口入就遭殃
洪災過后容易引發腸炎、痢疾、傷寒、甲型肝炎、霍亂等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為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防止病從口入,災害過后的飲食衛生、食品衛生應注意:一定要飲用經過消毒處理的水,喝開水,或經過檢驗合格的礦泉水等瓶裝水;不吃腐敗變質食物,停電之后冰箱內的食品要注意保質期;食物要燒熟煮透,不吃死因不明的畜禽魚肉;不要吃霉米面;飯前便后要洗手,重視菜板、餐具的清潔。
二、災后環境要整治,有效防范保平安
災后環境的污泥和垃圾要及時清除,可用含氯消毒劑碰灑消毒,注意加強通風,室內干燥后方可入住。并開展滅蚊、滅蠅、滅鼠除蟑螂工作,防止生物媒介傳播疾病。整修消毒廁所,疏通排水。
三、祛濕防病小妙招,生活起居免疫強
洪災來襲,梅雨季節皮膚的抵御能力下降,容易發生濕疹、蟲咬性皮炎、腳氣等,淌水后要洗澡,最好用熱水泡腳,按摩足底。梅雨季節體內濕氣重,可以做艾灸腎腧穴、涌泉穴、足三里,血海等穴位,能行氣活血、祛濕驅寒。并可經常食用一些祛濕的食物:如薏仁米、小米、糙米、紅豆、山藥、蓮藕等。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要防范原發病的加重,注意生活起居,三餐要規律。不要過分透支體力,保證睡眠。如有腹瀉、發熱等不適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