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別小瞧了疝氣,它或許正在顛覆你的性別!
可別小瞧了疝氣,
它或許正在顛覆你的性別!
這是發生在普外科的
一例真實的病例。
患者女性,20歲,因發現右側腹股溝疝難復性無痛性腫物入院,入院診斷為腹股溝疝(疝氣)。患者女性性征正常,但一直未有月經(原發性閉經),擇期行右側腹股溝疝修補術,手術切除腫物并送病理,并進一步行染色體檢查,結果發現:患者睪酮水平異常升高且染色體核型為46XY。從基因學判斷,患者竟然是男性!
病理結果顯示:切除的標本為睪丸組織
最終診斷:睪丸女性化綜合征。
看,可別小瞧了疝氣,
它或許正在顛覆你的性別!
近日,市二醫院普外二科主任劉建平應邀坐客于市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欄目,為大家普及了疝氣的常識,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劉主任一起去了解下疝氣吧!
腹股溝疝在人群中屬于常見病、多發病,常發生在嬰幼兒及中老年患者的腹股溝區,表現為局部突出腫塊,而且反復發作,俗稱“小腸氣”“疝氣”。 那么這個“疝氣”是不是真的因為小腸脹氣才會在腹股溝區發生包塊突出的呢?
答案顯然不是,
外科書上關于疝氣概念的講解,
簡直太專業太拗口...
通俗的說,疝氣是由于部分小兒由于腹壁發育不全,或者中老年患者由于腹壁逐漸松弛,在咳嗽、排便、劇烈活動后等使腹腔壓力增高,腹壁上的一些薄弱區域就會給肚子里的東西有鼓出來的空間和機會,輕的可以鼓出少部分腸管,嚴重的包塊可以墜入陰囊,有足球那么大。
哦!原來是這樣!
我們怎樣判斷是否得了疝氣?
得了疝氣應該怎么辦?
劉建平主任告訴您:
兒童的疝氣大多與生俱來,但凡不是太粗心的家長都很容易在給寶寶更換尿片或者洗澡時發現腹股溝區的包塊。如果你的孩子在哭鬧時腹股溝包塊突出,安靜平躺后包塊又能回到肚子里,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是腹股溝疝了。
家長朋友們也不必太緊張,1歲以內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能隨著發育可以自行好轉不再發作,但如果1周歲后仍然時常發作的還是需要手術的。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孩子偶爾的一次腹瀉或者哭鬧就使疝氣包塊突出,安靜或者平躺后包塊不能回到肚子里,那很有可能是疝氣被卡住了,孩子表現出哭鬧不止頻繁嘔吐等,請立即帶他去醫院就診,可以避免因局部腸管長時間被卡住發生壞死而失去最佳手術時間。
成年人的疝氣是很容易發現的,你會在腹壁皮膚上看到一個隆起,當你長時間站立、提重物、咳嗽等時包塊增大,平臥休息時包塊又會消失時,那基本上可以判斷是疝氣。成年人的疝氣是沒有自愈的可能和機會的。特別提醒大家,如果你身邊有多年患有疝氣的朋友,建議他盡快去手術。因為反復發作的疝氣只會使他腹壁缺損越來越大,局部包塊越來越大。
劉建平主任提醒大家,目前尚無藥物及機械可以治愈疝氣。而手術治療卻可以讓患者完全康復。推薦無張力修補的手術方式,它分為在局麻下(或腰硬麻醉下)開刀小切口手術和需要全身麻醉下的腹腔鏡微創手術兩種。開放小切口手術相對來說花費比較低,但術后恢復較慢。腹腔鏡費用稍高,但術后恢復較快,復發率較低,傷口也更美觀。
疝氣術后要注意
不管采取哪種手術方式,疝氣術后一般1~3天可以出院。但完全痊愈需要3~6個月時間,所以術后要避免腹腔壓力增高。
1、劇烈活動和運動,比如跑步、爬山、打球、擔負重物等不可有;可以進行散步、太極拳等輕柔活動。
2、導致腹壓增高的疾病,例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難、腹水等,需及時治療,避免疝氣復發。
普外二科專家介紹
劉建平 主任醫師 科主任
擅長
胃腸道良惡性腫瘤的診治及肛腸各種疑難雜癥以及各種胃腸道急腹癥的診斷及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
周三上午
李國強 副主任醫師 科副主任
擅長
胃腸、肛腸等普外科及小兒外科等疾病的診治。
專家門診時間
周一上午
毛建軍 副主任醫師
擅長
胃腸、肛腸、肝膽、急腹癥、各種腹外疝等疾病的診治。專家門診時間
周五上午
盛建華 副主任醫師
擅長
胃腸肛腸肝膽甲乳疾病的手術臨床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