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防治常識
時間:2015年01月31日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一、常見的傳染病根據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分為以下幾類:
1、腸道傳染病:霍亂(二號病)、痢疾、傷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感染性腹瀉等;
2、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結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紅熱、風疹等;
3、血源性傳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蟲媒傳播及自然疫源性傳染病:鼠疫、狂犬病、鉤體、乙腦、瘧疾、登革熱、黑熱病等;
5、性傳播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銳濕疣、軟下疳等;
6、其它:炭疽、布魯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結膜炎(紅眼病)等。
二、傳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原蟲、蠕蟲等;
2、有傳染性:傳染病病人必須隔離治療;
3、有流行病學特征:不同傳染病的發病時間、地區、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點;
4、有感染后免疫:人體感染病原體后,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可抵抗相同的病原體。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現:起病急,以發熱為首發癥狀,體溫一般超過38℃,可伴有畏寒、關節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瀉,一般無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為干咳,少痰,可有胸悶,嚴重者出現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難。
2、傳播途徑:主要與病人近距離接觸而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的痰、氣管分泌物、糞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傳播。
3、預防方法:生活、工作場所保持通風;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與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