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手記]接通希望的生命線 —記一次特殊的PICC置管
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去NICU 置管了。恰逢節假日科里上班人員有限,考慮外出置管時間較久,我便一人前往,臨走前和同事開玩笑說“等著我,馬上回來”,誰成想這一次單槍匹馬竟破了紀錄。
來到NICU,照例對患者進行了術前評估,患者女、68歲、腦動脈瘤術后,神志欠清、對刺激敏感、不能配合,這些主客觀資料和以往的病人大同小異,可在評估血管后心涼了半截——貴要經脈極小不可操作,唯一可視的肱靜脈卻與肱動脈相依相偎,一路相隨。
一切就緒后,根據血管深度選取了2.0的支架來用,千小心萬小心地進針,就怕招惹到動脈,待針尖入血管見到回血后,又小心翼翼地送導絲,無奈導絲好像被唐璜門擋住,10公分后無論如何也進不去了,由于動靜脈毗鄰,不敢嘗試調整針頭的角度送導絲,只得拔針,重來吧;讓患者手臂稍微休息一下,血管恢復一下后,再次評估,當然探頭往上走后動、靜脈依舊在2.0到2.5的地方以豎列的方式排排隊,很無奈卻又不想改道(患者左手條件相差無幾),要想辦法把它倆分開點就好辦了,拿探頭嘗試了用力按壓穿刺部位時發現動脈下的肱靜脈可以稍微與動脈斜行,受壓迫后動靜脈移位于1.5的水平,平時置管探頭要求輕放穿刺部位,目的是讓血管不受壓最大化,可非常時期或許需要非常的手段來創造條件;之后果斷換上平日里熟悉常用的1.0支架,穿刺部位加壓進針,回血順暢,導絲成功送入,接下來就是送管、定位,這一次一切都顯得那么順暢可就在最后一步定位時,問題又來了,心電提示未見雙高,探頭掃過頸部顯示在導管頸內,在NICU姐妹們耐心的輔助下嘗試了幾次不同的送管方法導管始終在頸內,下不去,此時置管已耗時2個小時,史上最久,“還要送嗎?留在鎖骨下?”。
綜合考慮后,我決定自己一個人再送一次,畢竟他們都在擠時間給我幫助,這一次我把導管內導絲撤出了0.5,不搖床、不壓頭,把患者手臂抬高并用腋下夾住下臂,然后用夾住患者手臂的手來推水,另外一只手快速送管,到了測量的長度后用B超探頭掃視頸部,奇跡出現了,可惡的亮點(導管尖端異位在頸內時B超屏幕上顯示亮光)不見了,再次叫來了同事幫忙接上導聯線,看著心電儀上的雙高,終于松了口氣,想著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心電圖了。
安置這根導管耗時2.5h,換作平時已完成四五例,但無論多久最終給病人也給同事留下了這來之不易的生命線就是可喜的,畢竟這是一條接通希望的生命線。(本文主人公:腫瘤科護士計菲燕)
側記:說起這根特殊的生命線,可能很多人對它還不是很了解,那么接下來就向大家介紹一下PICC相關知識吧。
1.什么是PICC導管
PICC是指從外周靜脈穿刺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它是一條細長的靜脈輸液導管,常規的是經由手臂上的血管穿刺置入人體上腔靜脈。便于將刺激性藥物、營養和血制品等直接輸注進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的血管內、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避免藥物的外滲外漏和對外周靜脈的刺激和損傷,保留時間長,不但可以有效保護血管,還能避免反復穿刺的痛苦。
2. 什么患者適合留置PICC導管
當遇到以下情形時,醫護人員可建議使用PICC導管:
靜脈治療超過7天以上的患者;
使用對外周靜脈刺激和損傷較大的藥物(如化療藥物、、酸堿度大、甘露醇等高滲性藥物)的患者;
外周靜脈血管條件差或者缺乏外周靜脈通路,難以維持靜脈輸液者;
長期需要間歇治療者;
早產兒或危重搶救的患者。
3.留置PICC導管的好處
操作簡單安全,從入院到出院一根管路解決輸液問題,真正做到一針式治療;
減少輸液過程中因藥液外漏造成的不良后果;
減少反復穿刺造成的痛苦和不適;
保護外周血管通路,更好進行遠期治療;
導管保留時間長
降低治療費用。
4.放置PICC導管會不會很麻煩
PICC不需要在手術室進行穿刺,從皮膚消毒到穿刺置管固定,順利的情況下一般2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
5.PICC導管能保留多久
根據病情的需要和維護的情況而定,一般可達一年。
6.PICC導管在身體里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嗎
PICC導管是一條細小的聚氨酯或硅膠材質的導管,正常情況下不會有不適的感覺。
市二醫院腫瘤科于2013年在我市率先引進PICC置管術,經歷了盲穿、塞丁格技術、B超引導下置管以及現在的超導下置管聯合心電定位技術這一發展過程,PICC團隊至今共計成功完成院內外置管500余例。2016年醫院護理部在強化護理專科隊伍建設、夯實專科護理水平的背景下開設了PICC門診,年工作量達千余次,不僅解決了市二醫院PICC帶管患者的維護問題,同時也為諸多外院攜管、慕名而來的患者提供了專業的維護,贏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市二醫院PICC門診開診時間:周二、周三上午8:00-12:00
地點:門診三樓PICC導管室
聯系電話:0798-8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