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院重癥醫學科(ICU)用數字說話
嚴重中毒搶救成功率100%
嚴重創傷搶救成功率87%
嚴重膿毒癥搶救成功率87%
其它危重癥搶救成功率92%
市第二人民醫院全院性綜合ICU是全市成立較早的綜合性重癥監護病房。承擔著全市各種嚴重中毒、嚴重創傷、以及內、外、產等科室嚴重急、危重癥的搶救任務,在醫學急救工作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為及時、有效、持續救治嚴重患者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該院ICU對各種嚴重中毒,包括毒蛇咬傷(但除百草枯外)搶救成功率100%;嚴重創傷包括多發傷、嚴重膿毒癥,搶救成功率87%;各種內外產科急危重癥、包括呼衰、重癥肺炎、惡性心律失常、各種類型休克以及羊水栓塞等搶救成功率92%。與其它科室比較, ICU還很年輕。但ICU用自己的一個個數字證明了自己是一個設備先進、技術過硬、打不垮、拖不爛的團隊,是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醫療搶救隊伍。
全方位發展鑄造高成功率
為什么搶救成功率如此之高?市二院ICU的醫務人員告訴記者,這主要得益于歷屆領導的高度重視;全院的高度協作的團隊精神;標準化、規范化的搶救流程;嫻熟的搶救技術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另外,長期的120任務,亦使之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首先,二院的歷屆領導都特別重視醫學急救,他們反復強調急救醫學是城市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綜合服務能力的重要標志,對于發揮政府職能,樹立政府形象,保障群眾健康,促進社會發展都有重要意義。要從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的高度看待這個問題,ICU搶救成功率的高低與醫院政策的權威性有著直接的關系。其次是上下一致,全院一致,高度協作的團隊精神,即團隊戰斗力,那種以為依靠一兩個高級醫師的單打獨斗的想法是落伍的。這就好比一個木桶,決定木桶盛水多少的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木板。現代醫學行為是群體行為,因此管理者責任重于泰山,團隊戰斗力是第一的。再次,由于急危重癥病人變化急劇、時間性強、隨機性大、可控性小、病譜廣泛、多科交叉、搶救工作難度高,涉及面廣,診治風險大,社會責任重。因此任何隨意疏忽和掉以輕心,都會招之全局失敗。其實ICU的重癥治療并非特殊療法,而是集中使用現有的處理危及生命的疾病的治療技術,所以規范化、標準化的搶救流程是愛心、公心、齊心、精心和細心的結合和體現。當然,嫻熟的搶救技術和扎實的理論基礎是不可缺或的。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需要的。二院2008年底在全省ICU、急診科和麻醉科大比武中,技術和理論比賽名列全省第二,僅次于省一附院和省二附院,是全省地市級醫院唯一獲此殊榮的醫院。ICU的醫務人員還告訴記者,由于長期以來,該院一直擔負著接診120送來的危重病人的任務,因此也練就了過硬本領。因為在危重病人的臨床搶救方面,理論知識是重要的,但足夠的經驗更是舉足輕重,而獲得和維持足夠的經驗就需要一定的患者數量。實踐出真知。由于多年的經驗積累,也使得處理危重病人較為輕車熟路。
搶救及時挽回患者生命
例如今年3月份搶救成功的一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據樂美成主任介紹,這是一名16歲的男性患者,喝了250ml20%的百草枯,通常攝入30ml以上的百草枯就很難搶救成功,死亡率幾乎為100%。這位患者一入院,急診科的醫護人員立即一邊洗胃,一邊按流程程序給予搶救治療。然后轉入ICU行強化血液凈化等進一步治療。經過3天的精心護理和治療,患者的病情得到穩定,轉入消化內科鞏固治療。
目前,這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可以說,如果沒有醫護人員高超的醫療技術和精心的護理,沒有一整套成熟的搶救程序,250ml的百草枯攝入量就預示著患者生還幾乎無望。而自ICU成立以來,在其收治的18例攝入量均達到了30ml以上的百草枯中毒患者搶救案例中,就有8例搶救成功。
又例如也是今年3月間,二院收治了一位孕婦,在剖腹產中突然出現羊水栓塞、心跳呼吸停止,麻醉科當即規范給予搶救,心跳呼吸恢復,但病人出現嚴重DIC、腎衰、呼衰、肝衰、循環衰竭、嚴重感染,呈重度深昏迷,在ICU搶救10天后,轉危為安,目前該病人已完全康復。羊水栓塞是死亡率和致殘率都高達85%的兇險疾病,該疾病起病突然,發展極快,多在幾分鐘內死亡,且是發病率為1/8000的少見病種。然而由于二院的整體搶救水平(而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科室的搶救水平)較高,硬是將這位患者完整無缺地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